我們現在《楞嚴經》是五十七頁,正講到波斯匿王提出來問的問題,如何找這個真心、正見。這一段,是有名的《楞嚴經》七處征心、八還辨見的開始。那麼現在五十七頁的原文:
【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復問汝,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文 字都很好,意義很簡單,用喻體的翻譯過來,因為波斯匿王提出問題,說如何證明自己的此心是不生不死的?那麼佛同他講,「汝身現在」,他說你現在這個肉體這 個身體正在這裡,我現在反問,提出一個問題問你,你現在這個肉體之身是永遠不死嗎?「為同金剛常住不朽」,有如世界上金剛石、金剛鑽一樣很堅固,永遠存在 不壞嗎?「為復變壞?」還是這個肉身將來會死亡?他說,究竟是死還是不死的?那麼下面波斯匿王答覆問題的原文:
【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他說,現在我站在你前面這個肉體,這個將來終歸變去了,要死掉的。下面就是佛又說話的原文:
【佛言:大王,汝未曾滅,雲何知滅?】他說你還沒有死掉,你怎麼曉得、斷定你將來一定會死呢?那麼下面再是答話。
【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唸唸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
他 的答話都是文學境界了,為了青年同學們研究中國文化的文學寫作。記載得非常美!實際上幾句話。他說,「我此無常變壞之身」,我們大家都一樣,這個身體就是 佛學講無常,不永恆的,隨時在變,變去了。其實不但我們的身體,中國文化《易經》也是這個道理,佛學也是,天地間宇宙間的事、宇宙間的東西,隨時在變、隨 地在變,沒有不變的東西。我們中國文化這個易經講一個原則——變,所以叫做「變易」,永遠都是變去了、變化。佛學講現象,無常。所以佛學的無常就是中國文 化易經的變易。變易是講它的原則,無常是講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是不能永遠存在的,不常在。實際上是一樣的一個東西。所以佛學一到中國,與中國文化就結合在 一起,因為他們最高的哲學原理是相同的。
那麼這個身體、我們這個肉身的變壞,至少大家在中學都學過生理的,我們曉得我們這個生理一切是新陳 代謝。今天營養吸收進來了,變成汗、變成什麼大小便就排泄了,吸收了營養,渣子就不要,這個皮膚細胞隨時在死亡。所以我們這個生死不要看得那麼大,天天在 死亡,天天在變。十歲的小孩看自己嬰兒、小的時候的照片,已經兩樣了,已經變成老頭子了;二十歲看十歲,自己都認不得了。
這就是說,「我此 無常(不永遠存在的)變壞之身,雖未曾滅」,雖然我並沒有經過死亡的經驗。「我觀」,但是我們看得到,「現前」,就是目前、現在的,在我們前面的,「唸唸 遷謝」,這個注意了,尤其是學佛的人。所以我們的思想念頭,「唸唸」,一呼一吸叫一念,一呼一吸之間叫一念,一呼一吸謂之一念,這一呼一吸之間有八萬四千 煩惱,這一念之間依佛說的有八萬四千煩惱。「念」這個定義是「一呼一吸之間」,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唸唸遷謝」,我們每一個思想、每一個思想不 停留的,過去了。你留也留不住啊!所以大家用不著怕妄想,妄想不要你去它。假使有一個人說妄想留得住,那大概不是神仙就是妖怪了!妖怪也不可能,神仙也不 可能,留不住的啊!這個世間的宇宙的法則。他說我觀察現前我們的生理狀況,「唸唸遷謝」,要變去,花一樣要落了。「新新不住」,每一個思想,前面思想過 了、感覺過了,後面一個又起來,隨時都是新的,「不住」,永遠不停的,「如火成灰。」
這一段要很注意喲!大家所謂念佛用功,要求得一心不 亂,你怎麼樣念到一心不亂?所以要把理搞清楚啊!「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六個字、六個念,「南」念完了,沒有了,「無」,第二念來了, 「阿」,第三念來了,前面過去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