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就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在這一點上,常有家長到國學啟蒙中心,找我聊教育孩子的問題。他們一進門前五分鐘都講:「唉,我的孩子又自私,我的孩子又不願吃苦,我的孩子又懶惰。」我們讓他一吐為快,沒有插嘴,講了差不多五分鐘,看看差不多了,我們趕快安慰他(她),「來來來,喝杯水」。我說你孩子很自私,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兒?你孩子不用功喜歡看電視,是結果。原因出在哪?這個家長被一問,傻了,好像這輩子沒人問過這個問題。好像孩子不用功,就自然而然的不用功了,所以常常會說:「你看人家的孩子都用功,就我的孩子不用功。」也不了解為甚麼人家的孩子用功,攀比攀到最後,會累死你,也會累死我們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一樣,我們應該深入去了解他,順著他的材氣,順著他的一種特質去發展。後來我就跟他舉一個例子:很多的家長,晚飯後就坐在電視機前面,在那裡看電視。看到孩子不用功不好學,他們就會催他:「七點半了,去給我看書。」那個孩子依依不捨,眼睛看電視,心裡在想「歌星下一首歌要唱甚麼?女主角下一刻會發生甚麼事情?」走的過程緩緩的,到了樓梯口還抱著樓梯的柱子,久久不肯離去。母親不得不下最後通牒,「你再不上去我打你一頓。」他就只好爬上去了。請問他坐在書桌前面的時候,在想甚麼?他縱使坐了兩個小時,也只是給誰一個交待啊?當我在敘述這一段的時候,那些家長都笑得不行,他們為甚麼笑得不行啊,這我們就不要再追問了。
  所以事出必有因啊,我們要有理智把原因找出來,把正確的身教、正確的言教,灌輸到孩子的心裏和行為之中。我們為人家長要深刻體會到,做哪一些事才是真正對孩子好。我們不能總是說這句話:「我很愛他,我是為他好啊!」這句話有沒有說服力?沒有啊。這句話一出去,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就範,我這是為你好,但是愛之足以害之。你愛他的方法錯了,你就可能把他引歪了。比方說這一句話:「你只要把書念好就好,其它你甚麼都不用管。」這句話對不對?不對。不對的事有沒有人在做?諸位朋友,教育孩子是用理智還是用感情?還是一味投其所好?這是值得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曾經有報道,學生上了大學,沒有一個月就被退學。為甚麼?生活能力極差,給同學添麻煩,給老師添麻煩,到最後學校把他勸回來了:你還是回去先學學洗衣服,學學擦桌子,學學如何把書擺好吧!所以現在有一句話形容這些人是「專業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兒」。我們為人父母,要能高瞻遠矚。這樣的孩子,縱使他把北大讀完了。諸位朋友,你覺得他會有大成就嗎?不會。現在每一年從高校、研究所讀博士畢業出來的人多不多?失業的多不多?多。而且是大學以上畢業的失業率,會超過高中專科畢業的,為甚麼?為甚麼學歷越高反而失業率越高?因為一些比較低級的工作,大學以上的不肯去做,不肯去接受磨練。而高中畢業或者專科畢業,他覺得我自己還不如人,所以我應該從頭做起,這個心態至關重要。所以他(大學生)沒有學習為人處事的態度,只是在追求一張文憑。諸位家長,這張文憑到底對孩子一生是好是壞,還很難講。我有一個朋友研究所畢業,有一天他剛好回家,他母親叫他做一點家裡的雜事,做完之後他母親剛好走過來一看,就說你怎麼連這麼一點小事都沒做好,怎麼這麼笨吶。母親話才講完,我這個朋友眼睛瞪得很大,很不高興的說:我都念到研究所了,您還罵我笨。諸位朋友,研究所給了他甚麼?研究所沒有教他要有謙卑的態度,養成的是傲慢:我都念研究所了,你還罵我笨。所以盧叔叔說,他喜歡帶大學的畢業生,不喜歡帶研究生,因為帶研究生,還要先把他的面具去掉好幾層,很累。反而是大學畢業生比較好,所以他的孩子在國外念完大學之後,他趕緊把他接回來先磨練,心想再給你念兩年研究生,我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