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的發展史上,民間宗教常為封建國家所不認同的宗教組織,甚至被誤認為邪教、秘密教,但是民間宗教流行於民間,成為庶民百姓苦難時的精神寄託,這是民間宗教長久存在的社會功能。民間宗教的歷史源遠流長,從接受古老社會的原始信仰及神話傳說、開天闢地等,人與自然環境奮鬥,人與動物相互殘殺,由於對生存未知的恐懼心理,逐漸形成自然崇拜、動物崇拜、英雄崇拜、鬼魂崇拜的人、神、靈三界相通的宗教思想。
  
  民間宗教的形成,基本上與道教、政治、人性要求等,密不可分。道教始於東漢年間,由張角自立太平道,張陵自立五斗米道,以符水治病,獲得饑寒交迫的百姓的信奉。此乃民間宗教的雛型。另外,歷代的民間宗教的衍化,從南宋的茅子元創設白蓮宗,崇奉阿彌陀佛;六朝以來的彌勒下生龍華普渡的彌勒佛信仰,著重發願往生和極樂安養。白蓮宗以往生淨土為宗旨,廣招信徒,並且規定以普、覺、妙、道四個字做為信徒定名的順序,為了更深入社會,擴大影響的力量,茅子元以豐富的著述,擴大他的影響力。計有《蓮宗晨朝懺儀》、《淨土十門告誡》、《彌陀節要》、《西行集》、《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等,只是年代久遠,篇章大多散佚,未能完整的保留下來。白蓮宗為明清社會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宗教,一般並以白蓮教做為民間宗教的總稱。
  
  明神宗時,白蓮教活動更為頻繁,組織也更為龐大。總教主稱為佛院主或白蓮教主,傳說能知過去、未來,並具有開天門、破地獄的特異能力。總教主之下有許多教主,男教主稱佛爹,女教主稱佛娘。教徒入教要呈送入教費用,而且心要誠,不然會被打入地獄。萬曆年間,民間宗教除了白蓮教,還有其他新的教派,計有涅槃教、紅封教、老子教、羅祖教、悟明教、無為教、黃天教、龍天教、金禪教、還源教、大乘教、圓頓教等七十餘種民間宗教,其中最著名的是聞香教。由於民間教派林立,名目日愈繁多,形成任意捏造經典,隨時更改教名,荒誕不經之言搧惑人心愈趨嚴重,各種異端邪說成為迷惑世人之用。因此,萬曆四十三年禮部上書請禁「邪教」,嚴禁其傳教活動及削弱其組織勢力。民間宗教不被國家所包容的原因,主要的是民間宗教的基本群眾為社會勞動的階層,長年深受政治和經濟的壓迫,他們幻想依靠神靈的庇護,能夠得到精神的解脫。廣大的群眾組織起來,很容易形成一股力量,也由於聚會的時間為「夜聚曉散」,活動多呈秘密狀態,因此更為主政者所忌憚。
  
  民間宗教在清代時受到更多的取締與更嚴厲的限制,但是民眾以反清復明為名義,打著白蓮教的旗幟,活動更加活躍,支派日愈龐雜。各教派傳教的方法,或喬裝成醫生、卜卦、貿易等身份,傳法授徒。一般教徒入教須有介紹人一至三人不等,並要經過入教的儀式,有授戒、傳訣、唱誓願文、上表掛號、對合同等內容。其中各教派皆有傳授的口訣,內容不一,但比較普遍的是「真空」八字咒語,為「真空家鄉,無生老母」,教徒一般的修行活動為念經、燒香、拜懺、上供、坐功、納錢等。
  
  明清時期民間宗教均有婦女參加,在各個教派裡,地位是平等的,皆以兄弟姊妹相稱。如:明末的龍門教教祖為米奶奶,且歷代掌教者都是婦女,教徒也以女性居多;又如清代的大乘教教祖呂菩薩亦為女性。在明清時,白蓮教的女首領,唐賽兒、王聰兒率軍起義,寧死不降,受到後人的景仰。總而言之,民間宗教的信仰,實包含著豐富的人文色彩與人們內心對幸福的渴望。它源於基層社會民眾的需求,也同時反映了平民百姓的心靈世界,糅和了佛教的淨土思想、道教的符咒仙術、儒家的人倫綱常、陰陽五行的宿命觀念,乃至祖先鬼靈崇拜,以及許多地方性巫術與泛靈信仰。
  
  民間宗教的信仰,沒有統一的組織、教義、儀式,經常和一般現實生活的希求相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