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其行為非常其思維
這是一本寫給所有人看的書。這裏所講的“所有人”,包括兩大范疇:一、指那些所有能夠主宰自己所在環境的人,包括企事業、企事業部門、乃至家庭中的CEO們;二、指那些所有能夠、正在准備能夠,或者希望能夠規范自我行為——管理自我並成就自我的人。
當今社會上有一個呼聲——我們需要信仰。
信仰的本身就是一種選擇——選擇了一條路、一盞燈、一個守則,或者是一根溝通心靈和精神的專線。也正是因為這種選擇,在原則上規定了我們的生活觀念、態度和生活方式,將有別於其他人,所以,選擇的本身就是一條自我成就之路。走在這條近乎虛擬的自我修正之路上,路的蜿蜒、曲折、廣狹、遠近,乃至明暗,都會因為行路人的自我心態和付出而受到控制。
如果是一盞燈,那么,在你做出選擇、出門的時候就已經遞到了你的手裏,為你照耀著眼前的路,好讓你走過一截必須經過的幽暗,並在其間陪伴著你,減少孤獨;在沒有見到光明的時候,這盞燈就是希望。在茫茫黑夜之中,我們步履蹣跚地在幽暗的峽穀裏穿行,到處潛伏著誘惑、彷徨、恐懼、無奈和懈怠,於是,我們需要行為和信念的指南,以免誤入歧途。
今天,我們所討論的是,如果選擇要走一條自我修正之路,那么,我們需要牢記那一本交在我們手中的行為和信念守則的全部內容——有所說,有所不說;有所行,有所不行;有所想,有所不想。如果您是佛教徒,那么,這些規定就在您需要履行的佛制戒律裏。
《佛教遺經》說:“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所謂戒,就是制度,而於個人的奉行與遵守,則是一種自願的選擇。
《西遊記》中白骨精為了自己能夠長生不老而要吃唐僧肉,第一次與孫悟空交鋒的時候,白骨精被孫悟空打了一棒,搖身一變,化作一縷青煙遁走了。孫悟空追趕白骨精之前,在地上劃了一個圈,對他師父、八戒和沙僧說:“我離開的時候,你們坐在圈子裏,不要出來。只要不出圈子就沒有妖精能傷害你們。”
但是,孫悟空離開以後,白骨精卻化做一個送飯的姑娘來引誘八戒,把唐僧師徒三人騙出了孫悟空劃定的圈子。唐僧師徒三人險些丟了性命。而這個危險的出現,則是由於沒有聽悟空的話。
孫悟空劃的那個圓圈是一個界限,是可以保證安全的限制。孫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一劃,就把那一片地從整個深山老林的險惡環境中隔離出來了,變成了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地。身在其中就能夠獲得安全的保障,沒有性命之憂。孫悟空離開後,三個人只要不走出圈子,就不會有危險。
從這個意義上講,“界”本身就是一個限制,同時也是一個選擇。這是一個具象的界、一個有形的界。如果在我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上也劃出一個“界”來,那么,這個非具象的圈定就是人們的道德行為規范;在宗教范疇內,也就是“戒律”。
戒律是一種自我完善和神聖化的保障,所以,佛教徒出於自我修正、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的需求,在選擇了自己的信仰之後,同時也就自覺地選擇了一個規范化的自我制約。
對於一個自然人來說,人人都喜歡希望自由,不喜歡被約束、被管理。但是,佛教徒因為從原則上了解了這樣一個觀念——自然的狀態是無法生存的,所以,他們從內心裏就會自覺地生起一種信念:人需要自我約束,而在自我約束之力不足的時候,就需要外在的、共同遵守的公共規范來幫助我們——幫助我們約束我們的語言和行為。這是真正的佛教徒能夠遵守社會制度、嚴守佛教戒律的內在邏輯。
也正是因為這個內在邏輯的作用,佛教徒會自覺地“求戒”——請求制度和規范來管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