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懷海(西元七二○─八一四年)
  
  曹溪惠能──南嶽懷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
  
  唐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福州長樂人也。早歲離塵,三學該練,屬大寂闡化南康,乃傾心依附。與西堂智藏禪師,同號入室,時二大士為角立焉。(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六,《大正藏》五一.二四九頁中)
  
  師侍馬祖行次,見一羣野鴨飛過,祖卅︰「是什麼?」師卅︰「野鴨子。」祖卅︰「甚處去也?」師卅︰「飛過去也。」祖遂回頭,將師鼻一搊,負痛失聲。祖卅︰「又道飛過去也!」師於言下有省,却歸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問卅︰「汝憶父母耶?」師卅︰「無。」卅︰「被人罵耶?」師卅︰「無。」卅︰「哭作什麼?」師卅︰「我鼻孔被大師搊得痛不徹。」同事卅︰「有甚因緣不契?」師卅︰「汝問取和尚去。」
  
  同事問大師卅︰「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為某甲說。」大師卅︰「是伊會也,汝自問取他。」同事歸寮卅︰「和尚道,汝會也,令我自問汝。」師乃呵呵大笑。同事卅︰「適來哭,如今為甚却笑?」師卅︰「適來哭,如今笑。」同事罔然。
  
  次日,馬祖陞堂,眾纔集,師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師隨至方丈。祖卅︰「我適來未曾說話,汝為甚便卷却席?」師卅︰「昨日被和尚搊得鼻頭痛。」祖卅︰「汝昨日向甚處留心?」師卅︰「鼻頭今日又不痛也。」祖卅︰「汝深明昨日事。」師作禮而退。
  
  師再參侍立次,祖目視繩床角拂子。師卅︰「即此用,離此用。」祖卅︰「汝向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師取拂子豎起。祖卅︰「即此用,離此用。」師掛拂子於舊處。祖振威一喝,師直得三日耳聾。
  
  自此,雷音將震,檀信請於洪州新吳界,住大雄山。以居處巖巒峻極,故號百丈。既處之,未期月,參玄之賓,四方至麏,溈山(靈祐)黃檗(希運),當其首。(以上錄自《百丈懷海語錄》,《卍續藏》一一九.八一八頁下─八一九頁上)
  
  以元和九年甲午歲(西元八一四年)正月十七日歸寂,享年九十五矣。
  
  (以上錄自《宋高僧傳》卷一○,《大正藏》五○.七七一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不循律制,別立禪居清規
  
  海且卅︰吾行大乘法,豈宜以諸部阿笈摩教為隨行邪?或卅︰《瑜伽論》、《瓔珞經》,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隨乎?海卅︰吾於大小乘中,博約折中,設規務歸於善焉。乃創意不循律制,別立禪居。
  
  初自達摩傳法,至六祖已來,得道眼者號長老,同西域道高臘長者,呼須菩提也,然多居律寺中,唯別院異耳。又令不論高下,盡入僧堂,堂中設長連床,施椸袈,掛搭道具。臥必斜枕床脣,謂之帶刀睡,為其坐禪既久,略偃亞而已。
  
  朝參夕聚,飲食隨宜,示節儉也;行普請法,示上下均力也。長老居方丈,同維那之一室也。不立佛殿,唯樹法堂,表法超言象也。
  
  其諸制度,與毘尼師,一倍相翻,天下叢林,如風偃草,禪門獨行,由海之始也。(以上錄自《宋高僧傳》卷一○,《大正藏》五○.七七○頁下─七七一頁上)
  
  置十務,謂之寮舍,每用首領一人,管多人營事,令各司其事(主飯者目為飯頭,主菜者目為菜頭,他皆仿此)。或有假號竊形,混于清眾,並別致喧撓之事,即堂維那,檢舉抽下本位掛搭,擯令出院者,貴安清眾也。或彼有所犯,即以拄杖杖之,集眾燒衣鉢道具,遣逐從偏門而出者,示耻辱也。詳此一條,制有四益︰一,不污清眾,生恭信故;二,不毀僧形,循佛制故;三,不擾公門,省獄訟故;四,不洩于外,護宗綱故。(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六,《大正藏》五一.二五一頁上)
  
  (二)見與師齊,減師半德
  
  黃檗到師處,一旦辭云︰「欲禮拜馬祖去。」師云︰「馬祖已遷化也。」檗云︰「未審,馬祖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