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惠能(西元六三八─七一三年)
菩提達摩──慧可禪師──僧璨禪師──雙峯道信──東山弘忍──曹溪惠能
唐韶州南華寺惠能禪師,姓盧氏,南海新興人也。其本世居范陽,厥考諱行[陷-(阿-可)+王],武德中(西元六一八─六二六年)流亭新州百姓,終於貶所(案︰《景德傳燈錄》卷五稱︰「左宦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歲喪父,其母守志鞠養。」),略述家系,避盧亭島夷之不敏也。貞觀十二年戊戌歲(西元六三八年)生能也。純淑迂懷,惠性間出,雖蠻風獠俗,漬染不深,而詭行么形,駁維難測。
父既少失,母且寡居,家亦屢空,業無腴產,能負薪矣,日售荷擔。(《景德傳燈錄》卷五云︰「一日負薪至市中。」)偶聞肆間,誦《金剛般若經》。能凝神屬垣,遲遲不去。問卅︰「誰邊受學此經?」卅︰「從蘄州黃梅憑茂山忍禪師,勸持此法,云即得見性成佛也。」能聞是說,若渴夫之飲寒漿也。忙歸備所須,留奉親老。
咸亨中(西元六七○至六七三年)往韶陽,遇劉志略(《景德傳燈錄》卷五云︰「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劉志略,結為交友。」),略有姑,無盡藏(尼),恆讀《涅槃經》,能聽之,即為尼辨析中義。怪能不識文字。能卅︰「諸佛理論,若取文字,非佛意也。」尼深歎服,號為行者。(以上錄自《宋高僧傳》卷八,《大正藏》卷五○.七五四頁下)
於是,居人競來瞻禮。近有寶林古寺舊地,眾議營緝,俾師居之,四眾霧集,俄成寶坊。
師一日忽自念卅︰「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明日遂行,至昌樂縣,西山石室間,遇智遠禪師,師遂請益。遠卅︰「觀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聞西域菩提達摩,傳心印于黃梅,汝當往彼參決。」
師辭去,直造黃梅之東禪。即唐咸亨二年(西元六七一年,大師三十四歲)也。
忍大師一見,默而識之。後傳衣法,令隱于懷集四會之間。(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五,《大正藏》五一.二三五頁中─下)
咸亨中,有一居士,姓盧名惠能,自新州來參謁(五祖弘忍),忍師問卅︰「汝自何來?」卅︰「嶺南。」忍師卅︰「欲須何事?」卅︰「唯求作佛。」忍師卅︰「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卅︰「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忍師知是異人,乃訶卅︰「著槽廠去。」能禮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勞於杵臼之間,晝夜不息。(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條,《大正藏》五一.二二二頁下)
……欲往求法,念母無依。宿昔有緣,仍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祖問︰「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對卅︰「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卅︰「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云︰「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八月餘日。(以上錄自《六祖壇經》流通本,《大正藏》四八.三四八頁上)
經八月,忍師知付授時至,遂告眾卅︰「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
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共推稱云︰「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條,《大正藏》五一.二二二頁下)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心偈,緣我為教授師,我若不呈心偈,五祖何得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