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看智慧與般若
  
  陳月卿:我曾經去過印度,也看到相同的情景,除了難過,也不知道能做什麼。聽了法師的開示,才知道原來佛法講的,除了慈悲之外,還要有智慧。
  
  佛教常說「福慧雙修」,智慧,是可以透過修行而得的嗎?如果是,又該如何修?
  
  另外,林老師從一九七二年創立了雲門,二十七、八年來,編了六十多場舞蹈,演出過一千一百多場,作品量不但非常豐富,而且題材非常有變化,不斷地推陳出新,開創出不同的風格,很多人認為這是您的智慧結晶,請問林老師,您的智慧、靈感是從那裡來的?
  
  聖嚴法師:智慧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種層次是哲學上的,英文philosophy哲學這個字,原來就是追求智慧的意思;另外一種是佛學裡的名詞,叫做「般若」。這兩種是不太一樣的。
  
  哲學上的智慧,或是一般人所說的智慧,可以從讀書、學習而來,例如舉一反三、聞一知百、一目十行,這些靈感、聰明,也可以算是智慧,是可以從磨練之中得來的;孔夫子也說有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所指的便是一般所說的智慧。
  
  至於佛法講的智慧,也就是般若,是一種放下所有的自我中心、追求、執著,不以自私自利來考慮;這不僅是一般所說的客觀,更是超越於客觀和主觀的,佛教稱之為「中觀」,或是「空觀」,也叫做空慧,這種與空相應的智慧便是般若。
  
  這種般若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是佛的智慧;到現在為止,我也沒有,我只是借用佛的智慧來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林懷民:我並不認為自己有智慧,甚至也經常沒有靈感,我的創作來源,都是取材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些生活的體驗,在內心中蘊釀、凝結之後,呼喚著要 變成一種表達,不是從外面找的。事實上,在整個編作的過程裡面,我只是一個媒介而已,因此直到今天為止,我都仍然在尋找一種舞蹈創作的智慧。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