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眼中有平安—SARS後的心靈對話
2010-8-14 18:53:55
時間:二○○三年八月十日
地點: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
主持人:葉樹姍(電視台新聞主播)
座談人:聖嚴法師(法鼓山創辦人)
陳建仁(衛生署署長)
馬英九(台北市市長)
葉金川(仁濟醫院院長)
抗SARS心路歷程分享
葉樹姍(以下稱主):前一陣子SARS在全台各地造成嚴重的影響,台灣通過SARS的考驗之後,累積了哪些防疫經驗?各位在防疫過程中又有怎樣的心得與收穫?
馬英九市長(以下稱馬):市府團隊在台灣從SARS疫區除名之後,就規畫到香港、越南、新加坡以及多倫多,看看這幾個國家和城巿如何走過SARS的侵襲,以及預防SARS在秋冬之際復發。綜合大家的抗疫經驗得知:面對這樣一種新興的疾病,大家剛開始都不知所措,都在摸索中學習;等到對疫疾的情形熟悉一點,比較知道如何有效控制後,人們就能在相互扶持與關懷中,一起走出SARS的陰影。經過了SARS之後,大家都感覺到自己的社會變得更團結,民眾也更瞭解怎樣去關懷別人。這一點讓我深受感動。
當然我也很好奇地問他們,在疫情剛發生的時候,醫護人員感染和診斷失誤的狀況頻頻發生,難道他們不會追究責任嗎?他們說,因為這種疾病從來沒有出現過,而且每一個人都會犯錯,我們不能夠因此責怪在第一線的工作人員。
其實在人類歷史中,這種情況很多,面對不知名的疫疾,經常會產生莫名的恐慌、疑懼,甚至仇恨與猜忌,但最後靠著人與人彼此間的愛與關懷,終究度過了難關。這給我一個啟示,就是當我們碰到很多未知因素的時候,真正能用的,恐怕還是這些最根本的價值。所以我們可以從過程裡歸納出一些抗SARS的基本原則,也就是除了高科技的醫療面以外,更重要的是把人性面、感性面等克服疫疾的寶貴經驗凝聚起來,作為類似情況再發生時的參考依據。
陳建仁署長(以下稱陳):這段時間以來,我們最關注的是SARS如果再來,要如何應付。衛生署未來首先要把良好的衛生習慣內化成國人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勤洗手、量體溫等,很多國家都已經把它當成是一個國民必須的衛生習慣。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從自己開始做起,這樣社會每一個分子都能健全。第二是對境外移入病例的管控,以及建立亞太地區疫情聯絡網,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每一個國家的疫情。在SARS剛發生時,確實有一些隱匿疫情的情況,使得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人在一種無知的情況下,難免會有這樣的反應,但是當我們越來越能將資訊完全公開透明化,這樣的情形就會改觀,所有國家都能夠受益,因為疾病是沒有國界的。第三是建立快速診斷的能力,由於SARS的症狀和感冒很類似,可是一年中約有四十萬民眾得到流行性感冒,而感染SARS的則不超過一千位,所以如何正確區別SARS與流行性感冒相當重要。最後就是要做好醫院的內部管控,以及避免醫事人員因防護不足所造成的犧牲。
實際上台灣這一次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世界衛生組織在宣布台灣從旅遊警示區除名時,就曾說:台灣各界,包括政府、民間,還有所有的醫事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全體動員起來,做了最好的措施。這裡面包括疾病通報的透明化,還有通報系統的即時性、診斷的快速性,所有民眾在很短的時間內都能參與政府量體溫等的活動,這樣一個動作的成功,實際上是代表台灣所有老百姓的成功。這一段話讓我十分感動。
在此我也要向所有的醫事人員至上最高的敬意。當時我到醫院探望SARS病患,看到我們的醫護人員在做了很好的防護措施之後,就殷勤地站在第一線照顧病患;對不幸往生的患者,他們同樣站在第一線為他們擦澡,幫他們做妥善的身後安排。從醫護人員的眼睛看每一位病患,就像是看菩薩、看受難的耶穌一樣,而他們本身其實就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