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人生困境
2010-8-14 14:38:39
尊重生命.迎向未來
最近在軍中、在社會上,有一股自殺的風氣,這個現象滿嚴重的,而且非常負面;甚至有人在網路上號召網友一起自殺,他們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為了好玩,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觀念。
甚至有人還會開玩笑地說:「不如死了算了!」其實這種話是不能輕易說出口的,生死是何等重大的事,怎麼能開玩笑呢?
此外,有些父母在盛怒之中,會罵自己的小孩:「你去死啊,怎麼不去死呢!」很多人小時候可能都聽過這種話,這是一種由風氣、習慣轉成的口頭禪。如果孩子真的死了,做父母的會不會痛哭?當然會!但是對孩子來說,從小聽到父母這麼講,長大後遇到挫折,會不會真的這麼想:「不如死了算了!」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社會非常混亂,倫理失序、政治不清明,媒體報導流於羶腥渲染,造成人們價值觀的混淆,特別是年輕人,在徬徨、挫折的時候,開始對生命感到非常地茫然,不知道為什麼要活下去。
因此我要提出三項呼籲:
不正確的觀念,造成不健康的人生;
不正常的風俗習慣,帶來混亂的生命品質;
不理性的生活態度,是不負責任的生命現象。
(一)生命的責任
生命的責任是什麼?一般人以為,自己的生命可以由自己支配,因此有一些人主張,基本的人權,就是尊重每一個人的個人自由。但是,在自由的範疇之中,我們有活下去的自由,是不是也有自殺的自由?「自殺是不是個人的自由?」這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另外,也有很多人認為,自己什麼也沒有,但是有一條命、有一個身體,所以可以用生命來做任何事情。但是,這樣的觀念其實是有問題的!
感覺上,生命是個人的私事和私產,可以自作主張、自行支配、自我安排。其實,任何個人的生命,都是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公有財物。因為我們從入胎、出生、被撫養、受教育、成長、結婚、生子、就業,乃至老病死亡,所接受的衣、食、住、行,管、教、養、衛⋯⋯等,都受到來自於或私、或公、或古、或今、或有形、或無形的種種恩惠,因此我們有責任對家庭、社會,乃至全人類,做出相對的回饋,有義務要盡力奉獻。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自殺之前,都會以內疚自責的口吻寫下遺書,表示愧對家人、親人、友人。然而,既知愧對,就不應該自殺,自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是極端自私的行為,更是一種懦弱幼稚的行為。
(二)生命的目的
生命,其實就是生活的連續,每一個人出生之後,努力生存下去的過程就是目的。不論生命的長短,只要能繼續活下去,只要不糟蹋自己的生命,不論過程多麼艱難,都應該努力活下去。
生命的方向則應該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做自害害人、損人利己的事,多做奉獻個人且利益他人的事,這便是做人的基本方向。
今天台灣的社會,大多數的人是以名望、權力、財富、地位、聲勢做為人生努力的方向,也以愛情、享樂、安逸、不勞而獲、向人炫耀,以及量化的事業、響亮的頭銜、高貴的身分做為人生的目標。但是在歐美國家,社會上普遍不認為工作有輕重貴賤之分,端看個人的興趣、喜好、能力和機遇,能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目標。
人的一生,從小到老的過程中,能夠自己掌控要做什麼、不做什麼,那是非常不容易的。譬如我在軍中的時候,有的人並不一定比我更好、更傑出,陞官的時候卻陞得很快,但就是輪不到我。還有,我小時候上學,書讀得最好,可是每次考試,卻從來沒有得過第一名。
現在很多人看我好像是滿成功的,可是在六十歲之前,並沒有多少人認識我、看得起我。六十歲以後,漸漸有些人認識我了。我經常這麼想,如果我活不到六十歲,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