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死之由來 斌宗法師講述
2010-8-11 22:52:04


  斌宗法師講述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三十日於澹雲精舍
前言
學佛主要在求離苦得樂,生死之苦冠於一切,同時也是為一切苦的根本,因為一切苦皆由生死而來的,沒有生死就沒有一切苦,生死不了怎能離苦得樂?所以常見一般學佛人,一開口便說要求了脫生死,這是莫怪其然的,生死既為一切苦的根本,那麼生死一了則可遠離眾苦,而獲到寂滅永安,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而實現學佛的一大目的。
如是觀之,則知了脫生死確為學佛人的重要觀點,但要了脫生死,當先明白生死之由來,和懂得了脫生死的方法,否則怎能了脫生死,而達到學佛之一大目的呢?
一、生死緣起
究竟什麼是生死的由來?佛教說為十二緣起,謂生死有十二種之緣起,換句話說,此十二緣起為組成生死之要素。十二緣起亦名十二因緣,何謂因緣?因是親因,如種子為能生之種;緣是助緣,如雨露人工等為助生之機。亦可說:事的起原為因,中間助成為緣。共有十二支: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此十二支,互相為因為緣,故稱十二因緣。所謂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此為一切有情生死的由來。現在先來解釋無明的意思:
(一)無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煩惱的總稱。由最初的一念妄動障蔽本覺妙明,致使對真空實相理不能明了,因而妄生一切執著,此謂無明。要之無明就是迷惑心,到底迷個什麼?迷了我法二種空理。眾生不了五蘊幻化不實,妄執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是為我執無明;不了諸法緣生無性之理,妄執萬有現像為實法,是為法執無明。所謂內執根身以為我,外執器界以為法。迷了我、法二空的真理,所以叫做無明;此為迷真所起的一念不覺。
按——無明有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兩種:
(1)不明理性之空,謂之迷理無明(不知真空實相離相之理)——根本。
(2)不明事相之假,謂之迷事無明(妄見萬法為實有)——枝末。
所謂迷理無明,乃指一念妄覺障於中道實相之理,使之不能顯發;迷事無明,是指見思煩惱障生死之事,使之不能出離三界。凡外不明真諦理,著於邪見,名為見思無明;二乘不明俗諦理,著於空寂,名為塵沙無明;權教菩薩不明中諦理,著於二邊,名為根本無明。總之,迷真謂之根本無明,起妄謂之枝末無明。
(二)行——是造作義,指一切行為,此為依無明而造出善惡業。
(三)識——就是業識——第八識(是人生的總報主)。此識隨業受報,為過丟業力所驅,挾持所造善惡種子而來投胎,於有緣的父母,當其交媾時,四週黑暗,唯見一幕淫劇,遂於明相發現處,以神識聰利而剎那即到父母身邊,那時昏昏迷迷,忽起一念愛心(男的則愛母憎父,女的則愛父憎母),流愛為種,納識為胎(流一念愛慾心為受生種子,於父精母血之中而成胞胎,將此神識處於臭穢胎獄之中)。啊!慘了!生死的禍根將此演成,一切眾苦跟在後面而來,此為投胎最初的第一念。
(四)名色——名指心識(即神識初投胎時之謂),色指形體(即父精母血混成之肉團)。由於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攬父母赤白二諦而成胎為色。所謂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此為胎中精神物質初備之相)。因為初投胎時,六根未成。識心不能顯發其了別功能,但有心的名稱而沒有心的作用,所以不稱為心,只稱為名;初投胎時,形體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稱身,故單稱色。此為嬰胎初凝,還沒有完成六根的一個階段(人,生在胎內,生育之次第分為五位;第一七日名羯羅藍位,又云歌羅邏,譯為凝滑,或云雜穢——父母之精血,初和合而成的一團凝滑之穢物。第二七日為,頞部曇位,譯為皰,經過二七日的漸漸增長而成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