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死亡的過程
科學上的一些報導都指出,人的腦細胞在氧氣中斷後數分鐘內就會枯痿死亡,而人體冷涷專家研究結果顯示,人由心跳停止到腦死約要半小時的時間,會如此的原因,可能是在心跳停止後人的組織間尚有充分的氧氣與養分存在,由腦細胞的死亡情形應可推知,要人體其他組織的細胞都死亡所需的時間一定是很長,這一點佛教似乎很早就知道,佛教認為人的死亡如龜脫殼,是一種相當緩慢的過程,「真正的死亡」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不是呼吸、心跳沒有了就是死亡。佛教認為肉身是神識用以表達欲望的工具,它是神識的「用」,當肉身出問題以至無法再表達神識的欲望時,神識就會脫離肉身,此人才真正死亡。醫學上所稱的死亡一般是瞳孔放大,腦波消失,心跳停止,呼吸斷絕,佛教認為只是眼根、意根、身根等敗壞的現象而已,不是真正死亡。由佛教一些典藉的記載,我們可以把死亡的過程歸納成三個階段即:中陰前期、中陰期與中陰後期。中陰是指生命由一個狀態(例如人)轉變到另一個狀態(例如狗)的中間狀態,也稱為「中有」,中陰前期又稱「臨命終有」或「臨終中有」。中陰期又稱「死後中有」,中陰後期又稱為「受生中有」。中陰期之長短隨每個人心的狀態有不同,但最長不會超過四十九天。
有些佛教書中提到一些特殊的人,例如修往生淨土的人,臨終有時會蒙佛菩薩來接引,神識立刻往生佛國淨土,也有一些生前罪大惡極之人,死後神識立刻墜入地獄,這些人就沒有明顯的中陰狀態。一般人死後都歷經中陰階段,其中之情形敘述如下,概略狀況示於表一。
一、中陰前期:
中陰前期發生於「將命終時」到亡者神識脫離肉體為止,此時間大約在醫生宣佈死亡後八小時左右,但每個人稍有不同。此時期發生的主要現象依次為:前五識的覺受逐漸消失,氣身與肉身逐漸敗壞,五蘊身分解及呼吸斷絕(即醫生說的死亡),以上狀況稱為「外分解」。接著細意念消失稱為「內分解」。最後意根敗壞到不能恢復,然後會突然出現「地光明」,接著神識脫離肉身結束中陰前期,茲將此時所生現象稍加解釋於下:
(一)人類色身的組成─肉身、氣身與五蘊身:死亡是色身結構敗壞的過程,要說明死亡的現象就必須先了解色身的結構,佛教認為眾生的「身」是由意身與色身所成,色身是意身妄想執著所生,意身是「自性」經無明妄想所生的所有八識及名色所組成,亦稱細膩身或識身,道家稱為元神。意身雖名為「身」,但卻是無色也無大小,只是一種「識」的存在而已。
當它對外塵起執著就有各種「身」,例如心喜清淨、逃避者會取無色質為身成為無色界眾生,心好整齊完整者會取色質以成身而為色界眾生,心好物欲及婬欲者會取物質與氣為身而為欲界眾生,人就是欲界眾生之一種,人身包括由五蘊身、氣身、肉身所成之複雜結構。
人的色身包括五蘊身、氣身與肉身,皆是意身執著所生,但我們不能說色身「內有」意身,那是「非佛」的說詞。肉身就是我們靠食物養分維持的這個身體,它包含五根及其所屬的一些功能,稱為「五大」。「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個器官,身根內部有很多臟器,「五大」是五種功能,它們是由「自心」起妄想執著而成的,其名稱為:「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及「空大」。地大有堅固、質礙的性質,肉身中的骨、肉、鼻根與香塵都有地大的性質,它們都是地大的表相。水大有濕潤的特性,肉身中的血液、體液、舌及味塵皆屬水大。火大有冷熱、顏色之性質,故人之體溫,眼根及色塵屬火大。風大有流動、轉動之性質,故人之呼吸、身根動作及觸塵屬風大。空大有空曠之性質,故人身體之腔穴,如心臟、肺臟等屬空大。
五蘊身是指色、受、想、行、識五種精神狀態,屬五種意識心。蘊是聚積、堆積之義,它們是意身接觸外境時所生的一些較粗的心,色蘊與意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