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萌?是說從遮止隨行之門,信是一切功德根本。總之信仰三寶,業果,四諦等,種類雖多,此中是指信仰上師。又如何觀察上師者,金剛手灌頂經云:秘密主!弟子於阿闍黎應如何觀察,如其觀察佛薄伽梵,亦復如是。諸大乘經及律儀藏亦如是說。此說如是若知是佛,則生功德心,不生過失分別心。於自上師亦復如是,一切過失和全捨,而生分別功德心。灌頂經又云:於師持功德,不持過失邊,功德能成就,過失則反是。若是觀察上師功德雖大,但有少許過失,則為自身獲得成就之障。設過失雖大,而不觀察過失,唯從功德修信,則為當得成就之因。是故若是根本上師,不論有無大小過失,於彼斷除分別罪緣心,否則,則成障阻。設有放逸者或由煩惱多,於過失分別生起時,應當奮勉懺悔。若能如是修持,雖有時見其過失,心仍執持功德品類,於信無礙。譬如大尊者持中觀見,而金洲大師則持實相唯識見,從持見門,雖有勝劣,但總為大乘道次,菩提心依彼而得,故於金洲大師與諸上師則無此較勝劣之差。
己二  念恩起敬。
十法經云:應生如是想念:我常飄流輪迴,能作尋覓。久為愚痴所蒙,能擎昏夢。沉淪有海深淵,能作救護。誤住罪惡道中,能說善道。三有牢獄所困,能作解脫。是為病苦久困良葯。是能息滅貪等火燄普被雲雨。華嚴經云:我今說法善知識,能示諸法功德藏,遍說菩薩加行道,從心思維到此中。善知識等如我母,喂哺功德之法乳,菩提支分遍修習,能滅一切過患相。如葯能治老死苦,如多施天降甘露,如月圓滿白法廣,如日光耀說寂滅。與賊相伴心不亂,雖如山高海似深,極其艱險遍救護,善財善思而來此,菩薩能由自心生,佛子又能証菩提,此等我知佛讚歎,由此善知到此中。
猶如救世大勇士,普成依怙歸依處,是我權勢安樂相,故當恭敬善知識。應當憶念以上頌音,易其善財,而誦自名。
戊二  行依止理。
本師五十頌云:此中多說須如何?何為能令上師喜,是為斷諸不悅者,於彼觀察并精進。成就是隨阿闍黎,上師即是金剛持,由諸世間妙供養,當令上師遍歡喜,總之是修喜悅,不喜悅者應當精進斷除。所謂修喜悅者,由三門修,供奉財物,由身語恭敬,如其教授而修。莊嚴經論亦云:依止善知識,是從利養恭敬及修持之門。此中初者,如五十頌云:供誓願本師,妻子及生命,當常時依止,動產何須說。又說,能生一切佛,常供即可成,供養積福德,得最勝成就。二者:謂洗身擦背以及病侍宣說師德等。三者:如其教授,無違而修,是主要者,如本生經云:報恩供養者,是如其教而予奉行。
丁四  依止功德。
依止善知識者是近佛位,為諸佛所喜。不虞匱乏,不墮惡趣,惡業及煩惱所難治伏,不違善提心行。由如是憶念,則功德資糧展轉增廣,能成一切現前及究竟義利。且由利敬善知識故,所有須受惡趣業力牽引,於此生中正現損害身心最微細分,或夢境感受,均能清淨。故說映蔽供養一切諸佛等之善根功德,此是最大。
丁五 不依止罪緣。
若於善知識,不如理依止。則此生中,眾魔所侵,疾病所擾,死後并須領受無量惡趣之苦,如五十頌云:何時於上師,其心不動搖,若由愚痴轉,定受地獄苦。誰說可驚怖,能免此諸苦,則唯阿闍黎,故應如理住。又如黑敵難釋上師品云:雖聞一句頌,若不認為師,百生生犬類,成食穢畜道。復次諸功德未生者固不生,已生者,趣入失壞,此為依止惡知識或罪伴故。功德反為所障,過失反而增長。是故當斷不悅意所生一切相。
丁六 攝以上義。
如是名謂上師瑜伽教授如前所說,應須了知。此亦不可僅是攀緣一次,應從自心深處,專一於所無誤引導善知識,無間而作依止。亦如卻卡瓦大師說,依止上師時,斷除疑懼。若不了依止理趣,以為空乏無益,則應了知凡是此等依止善知識法輪,是極殊勝,畢竟告誡根本。吾人以煩惱粗重,不了依止善知識理趣,或雖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