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 聖嚴法師著
2010-7-23 23:19:04


  自序
  
  近幾年來,我的年歲越來越老,弘化的活動項目及其空間,卻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我的工作越多,所能支配的時間也越少了。
  
  去(一九九二)年十月九日,從臺北啟程,走訪了歐洲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市,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市,到達美國的紐約市,已是十月十九日下午,過了一日兩晚,又趕往美國的中西部及東部,在九天之間,到了七個州,共在九所大學,以及五個華人社團,做了十四場次的演講及佛學座談會。
  
  回到紐約的東初禪寺之後,由於天普大學名教授傅偉勳博士的推薦,要我為他策畫的《當代學人學思歷程》叢書,撰寫一冊自敍傳性質的小書,那套叢書的作者陣容,包括留美學人余英時、杜維明、傅偉勳等,大陸學人湯一介、樂黛雲、嚴家其等,臺灣學人李亦園、徐佳士等,香港學人金耀基、劉述先等,共計十四位,全是知名於國際學術界的大學問家,我是唯一的宗教師,不僅代表佛教界,也代表宗教界,所以縱然忙得無法撰寫,還是在陳果綱仁者不眠不休地協助之下,以兩週的時間,趕出了一冊八萬多字的《聖嚴法師學思歷程》,於十二月中旬寄交臺北的正中書局出版。
  
  我在撰寫《聖嚴法師學思歷程》的同時,也著手另一冊遊記,那便是本書《春夏秋冬》,自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八日開始,由吳果慕仁者錄稿,經過潤色修飾,由盧果乘及姚果莊等仁者,抄成清稿,已到本(一九九三)年的元月四日上午,當天晚上,我便從紐約趕回了臺北。
  
  本書一共五十八篇,約十萬多字。記述我於一九九二年七月五日至一九九三年元月四日之間的所遇所行及所感。其活動的空間範圍,則包括了臺灣、日本、香港、捷克、比利時、美國中西部及東部,值得記述並也應該介紹的是:
  
  我們的中華佛學研究所,召開了第二屆國際佛學會議,為臺灣的佛教國際化及學術化,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為了考察日本佛教的教育設施及寺院建築,組成日本親善訪問團,行程雖僅七天,足跡所至,則有代表現代化的東京都,以及保存著古文化的京都與奈良。特別是回到了我在東京留學時代的母校立正大學,以及訪問了當年居停的小閣樓,勾起我許多的回憶,我曾在那裡,春夏秋冬,年復一年,給我歷練,助我成長,是我養成學業的搖籃,是我增進慧業的道場。也讓我更深切地體驗到,凡是給我生活空間與生存因緣的時段,都有我的搖籃,都是我的道場。
  
  我初次訪問了歐洲的捷克及比利時,那兒是拉丁語系古文化的中繼站,雖在物質條件方面比較落後,歐洲宗教及藝術精神的氣息,則相當濃馥。在那兒可以讓你明白歷史不再回頭,它又能夠讓你品味到現代歐美文化的源流,也是那樣地淳美。
  
  第四度應邀至美國中西部諸州,第三度遊化美國東部諸州,所到之處多係名門學府,有的是故地重遊,有的是初次訪問,由於物換星移,許多地方人事變動,使我頗有訪舊如新、無常迅速之感。
  
  本書的命名,是從本書第十二篇〈造訪我春夏秋冬的道場〉而來,那兒是我從中年時代走出後一半個人歷史的轉捩點,感觸良深。亦是我一生之中最清閒,也極忙碌的階段。在忙中修學佛法,也在忙中讀書寫作,無論春夏,不問秋冬,每年、每季、每月、每日、每時,乃至每一秒鐘,都是那麼珍貴有用。使我在忙中偷閒充實自己,也在忙中偷閒奉獻他人。讓我體會到生命固然可貴,光陰尤足珍惜。本書是我出版了《法源血源》、《佛國之旅》、《金山有鑛》、《火宅清涼》、《東西南北》之後的第六冊遊記。本書的原稿自紐約帶回臺北,交給東初出版社,已經整整三個月,在見正法師及陳果旻仁者的襄助之下,早已編校成書,為了先給《法鼓雜誌》連載,也因等待我寫自序,所以尚未出版。
  
  可是這次我從國外回來之後,一出桃園國際機場,便開始了非常緊密的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