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戶人家生性懶惰,每日的家事,媽媽不做就叫爸爸做,爸爸也懶惰不願意做,就叫兒女做,兒女貪玩不肯做,就叫小狗做。小狗沒有辦法,只好挑起大梁,打理家務。它用尾巴掃地,用身體抹桌椅,甚至用嘴銜水管澆花草,把家整理得潔淨雅觀。
一天,客人登門拜訪,見到小狗在做家事,不禁詫異萬分: 哇!這麼能幹,連小狗也會做家事呀!
小狗無奈地搖搖頭,說: 沒有辦法,他們都不做,我只好承擔起來。
客人一聽,大吃一驚: 小狗也會說話!
小狗趕快對客人示意: 噓!不要讓他們知道我會說話,否則他們還會要我接電話呢!
懶 惰之害,透過誇張的寓言故事表現,極具況味。人生當中,舉凡就業工作、讀書學習、立身修道等等, 精進力 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要素。想想,如果一味制訂計劃,卻是三天捕魚兩天曬網,不具精進力,永遠也只是原地踏步罷了。因此《大智度論》舉出: 懈怠,破在家人財利、福利,破出家人生天樂、涅槃樂。 懈怠之害,害人匪淺。
一件事要能辦成,理想要能實現,就必須勤于實踐,用功精進。 精進的利益,《大乘理趣經》譬喻: 世間諸果實,皆由精進生。 《左傳》則言: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韓愈在《進學解》中也說: 業精于勤,荒于嬉。 古今大德先賢留存的智能法語,無不在告訴我們:精進則無事不辦,精進則 小狗也會說話 !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