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後梁貞明二年,日本慧諤和尚從山西五台山請得一尊觀音,想要登舟東渡。經過浙江舟山群島,就是現在的普陀山附近時,海面上竟長出鐵蓮花,不能出海成 行,這樣的情況出現了好幾次。慧諤和尚心想,這尊觀音大概與日本無緣,于是在普陀山建了一座 不肯去觀音院 敬奉尊像,把這尊菩薩稱為 不肯去觀世音 。
《普陀志》寫著: 見大士靈異,欲載至本國,海生鐵蓮花,舟不能行得名以此。 並且被引用在清康熙《定海縣志》內。舟山群島這個地方,從此得了 蓮華洋 的美稱,而普陀山也從此成為佛教聖地之一。
在 佛光山遇到類似的情形,地藏殿之所以會建在山門口,也有一段奇遇。十幾年前,有人在別的地方建了寺院,想供養地藏王菩薩,就雇了一輛大卡車從高雄運載地藏 王菩薩,當經過佛光山時,地藏王菩薩竟然從卡車上掉了下來。我心想:難道是地藏王菩薩不肯去嗎?于是在原地建了一座地藏殿。這段奇遇也可稱作 不肯去地藏王 吧!
社會上,許多機關團體、公司行號的員工流動率很大,一處不如意就換一家,甚至出現 一年換十二個老板 的紀錄。佛教講 安住身心 ,古人言: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 ,尋得好樹好主,便可奉獻一生。遇到一份好工作,就要做個 不肯去員工 謹守本分,而不是像浮雲流水一般,三、五個月便不知去向。
佛教要求,學法聞道應當 依法不依人 ,僧人求道,若依佛法不依人、不依情、不依五欲,堅持 不肯去 就有 安住身心 的力量工作時,心中只有公司的遠景與擔任的職務,不輕易改變初衷,不為人是我非動搖,就會大有作為。不肯去的人生,值得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深入思考。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