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日前,與賴賢宗、林維傑兩位教授參加了由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潘德榮教授所舉辦的"對話與和諧--迦達默爾逝世五週年學術會議"。迦達默爾 (Hans Georg Gadamer)生于1900年,逝世于2002年,在世102年,是極著名的詮釋學家。他與海德格爾 (Martin Heidegger,1889~1976)齊名,而兩者的哲學既緊密聯結卻又大相徑庭。

    這次的討論過程頗能彰顯會議的主題--"對話"與"和諧",參加者兼容中西,從年青中壯一輩到老一輩,像老一輩的著名詮釋學者帕爾默 (Richard E Palmer)、薛華、成中英,中壯一輩則有潘德榮、韓水法、吳建廣、汪堂家,還有台灣的林安梧、賴賢宗、林 維傑等人,這次的會議就選在黃山腳下開,當然免不了要登臨黃山,一覽天下。

    黃山,瑰秀雄奇,兼而有之!來此黃山,頗有"不欲歸也"的體會。但又不忍不歸!當歸來引接,引接良朋佳友,上此黃山,再做仙遊!

    說它是仙遊之鄉,那是。說它是桃源勝境,更是!我不似那晉太元中的武陵人,亦未"忽逢桃花林",卻是"尋向所志",步步攀登,還未及探尋那"彷佛若有光",亦未"舍船",亦還未"從口入",卻不覺入了天地雲山的大畫中來。

    導遊者說此處何景、何物,有何象征,有何趣味,說也奇了,我心全不做數。因黃山自黃山,本無分別!分別了,是為渾沌鑿七竅,我只怕那七竅成,而渾沌只因這 怕,我遂閒步于後,閒漫觀之,鬆濤雲湧,聲若龍吟,相戲相逐,彩光雲氣,縱上縱下,忽左忽右,穿石過山,若隱若現,似有仙子霓裳羽衣,搖曳成舞,舞之蹈 之,唱之詠之!

    是晚宿于"排雲樓",樓間有一詩,詩曰:

    排空萬面奇峰來,

    雲湧蒼穹見瑤台,

    唯嘆我胸無妙句,

    夢呼謫仙李太白。

    看罷此詩,覺這詩者太唐突,只會"夢呼謫仙",卻"胸無妙句",不免有氣!又去外頭踅了一趟回來,說真的,要搦管寫來,卻果真"胸無妙句",可是"境入仙鄉未可言"。

    黃山,"瑰而麗,麗而秀",秀在草木!

    黃山,"雄而奇,奇而峻",峻在山石!

    黃山,"玄而隱,隱而逸",逸在雲海!

    黃山,更玄隱、峻逸、瑰麗而秀奇的可是"日出"。

    次日,五更天,天氣微寒,起身就是為了觀日出。一眾來到了觀日台,朝雨方歇,旭日將見而未見,卻見漫空丹霞,灑向草木、山石、雲間。我只輕輕漫步,飛霓生 霧,似若騰雲,禦風而行!就這般,慢慢地,霞已成丹,丹結入穴,此時丹爐蒸蒸,遍山風滿,霧生雲起,音聲相和,群仙畢集,那玉皇上帝正五更早朝呢?

    不管飛來石,何問蓮華峰,逐步過天都,管他天人府。或疾行、或緩步,歇些會兒,可漫說,可閒談。一眾急得寫真,其實那來真,說是攝影,影只是表、只是象, 這表象當然是假,卻也說得真,蓋真表象,而假之以成真也。"百步雲梯",哪裡只是百步,百步是假,假此百步,在加百步,又是百步,如梯升雲,是為百步雲梯 也。上了百步雲梯,才見陽光所照,千尺飛瀑也。黃山的瑰奇俊逸,雄偉峻拔,真出人意表也。

    諺雲"黃山歸來不看岳,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天下奇,這是公認的!年過五十,多少也登了些山,攀了岳,雖說"山河大地自有等分",卻總覺得"心佛眾生三 無差別",就這回,來了黃山,我卻要說雖無分別,卻有差別,口佔黃山偈,偈曰:

    未覽黃山不知山,

    既來黃山山是山。

    未離黃山山何在,

    歸來黃山不識山。

    我來黃山,黃山來我,如此對話,如此和諧,彼此交融,這可是詮釋學的存在視域啊!這可是迦達默爾 (Hans Georg Gadamer)的"視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呵!

    丁亥之秋(2007年10月2日)于新竹元亨齋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