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流泉 林安梧
2012-8-20 10:17:36
佛心是佛心,但若執著這佛心,那已不是佛心了!這便是執著而來的遮蔽。話語指向對象,去除話語,回到存在本源!如如自在!真空妙有!
佛心,非佛心,是之謂佛心。
流泉,非流泉,是之謂流泉。
佛心何在,就在你那裡。沒說時已在了,說了還在,再說,竟然不在了。不因為別的,只因為你說了再說,就在這樣的展衍過程流失掉了!
話語是道理的彰顯處,但同時又是道理的遮蔽處!
彰顯的道理,未得實踐,它竟會生出一種遮蔽來。這遮蔽不是來自于道理本身,而是來自于衍申出來的話語,因這話語,起了執著,成了遮蔽!
佛心是佛心,但若執著這佛心,那已不是佛心了!這便是執著而來的遮蔽。正因如此,必須要有一"遮撥"的方法,說"佛心,非佛心"。就這"非"啟導了我們,讓我們去執除遮,還歸本源!
話語指向對象,去除話語,回到存在本源!如如自在!真空妙有!
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神秀法師神秀法師,是中國禪宗北派的開創者。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早年博覽經史,唐武德八年(625)在洛陽天宮寺受具足戒。50歲時,至蘄州黃 梅縣雙峰東山寺(在今湖北黃梅縣東北30裡)參謁禪宗五祖弘忍,從事打柴汲水等勞役以求法,深為弘忍法師所器重。,這說得當然"的當",但問題就在于"太 的當","的當"地"執住"了!就此而不的當了!若到此境,盡管你"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還是有病!
任你如何拂拭,任你如何時時,來之已去,去之又來,那塵埃總是塵埃,你惹了它,它也就惹了你。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幸得慧能法師惠能大師(638~713),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現今的涿州),生于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 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謚大鑑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勘破了此中蔽障,還得一片清楚明白!菩提只是個 淨潔明白,哪來個樹,明鏡更只是個當下,即寂即照,了無掛礙,何得個台呢?
"物",話語的對象物不是物之本身,物之本身是個"真空",是個"真空"方成其"妙有"。
放下了,沒有物累了,只是個"如",塵埃何在!即如塵埃,已非塵埃矣!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601~674)生于隋仁壽元年,東山法門開創者,被尊為禪宗五祖。祖籍潯陽(今江西九江),後遷居蘄州黃梅(今湖北黃梅)。俗家 姓週。要徒眾對著神秀的詩偈柱香禮拜,依此修去!卻又召來神秀說你未見自本性,你對自家真實本性沒有體會。
"修"是"修","見"是"見","修"了不一定"見","見了"還得"起修"。
"修了"雖仍未見,但總利益眾生,利益眾生,亦不枉然。
"見了"還得起修,起修忍持,方是佛道。"見了"卻自放了,還是未見。
五祖弘忍就擔心這事,看了慧能的詩偈,既懷欣慰,還得讓人擦去!是啊!擦去了可好,正因擦去了,才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哀"!
佛心何異眾生心,一念覺,這眾生心即是佛心!
即此佛心,一念不覺,亦成了眾生俗心!
聖俗之際,還此一念爾矣!
啟請佛心,妙生流泉!佛心如如,流泉涓涓!
丙戌之秋(2006年10月2日)于台北元亨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