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手冊 海濤法師編著
2010-8-11 21:11:47
海濤法師編著
序
青少年時期有人生的「暴雨狂風期」之稱,因為學生在這年紀面臨了身、心兩方面的變化,對很多事都產生了疑惑與矛盾。雖然外表已像大人般成熟,內心卻充滿不安,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這時,老師所能幫忙的,就是以無限的愛與包容,對學生付出傾聽與關懷。除此之外,更應幫助學生堅定和釐清應有的處事態度與價值觀,讓他不再害怕和動搖,往確定的人生方向邁進。期盼生命電視台印製的這本學生手冊,能在學生的暴雨狂風期帶來一些曙光,為老師與學生提供良好的指南。
生命電視合台長 海濤
青年手冊
青少年的心靈小語
◎人生什麼最有價值?就是愛。
◎善良是付諸行動的愛。
◎幫助他人正是生命的本質。
◎因為我愛得更多,所以我得到更多。
◎「愛」是最偉大之處,就是打開了人生的窗口。
◎沒有能力愛人比沒有人愛更可憐。
◎有了瞭解,才能有愛、有慈悲,愛與瞭解是一體的。
◎愛是學習付出,也是學習接受。
◎無私的愛是最美的禮物。
◎如果仇恨是一種疾病,愛是唯一的解毒劑。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一切。
◎一切苦的主要原因,源於自我珍愛的心,它的解藥就是珍愛別人。
◎學習去愛,愛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力量。
◎無我的愛,才是真正充滿慈悲心的「愛」,不求回報的「真愛」。
◎愛他人勝過愛目己的人,可敬;愛自己勝過愛他人的人,可憐。
◎不帶執著的愛,是唯一不夾雜恐懼的愛,這種愛才是清淨的。帶有執著的愛是枷鎖,蘊藏了情緒的狂浪,往往製造一種看不見的鐵鏈。
◎愛是超過語言文字和思想的,它是一個經驗、一個認識,與人、地球,乃至大我的聯繫。
◎要愛,但不要執著。單純地去愛,讓愛為我們帶來的是喜樂而不是痛苦。
◎一旦把「愛」視為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它就會長期助你耕耘。而那些與歲月同步增長之「愛的智慧」,就足你持之以恆的收穫。
◎愛就是要學著保存所愛的人的自由、保持雙方的個人特色,這是最基本的。
◎懂得如何愛人,便完成生命的覺醒。
◎愛,是深刻的、美麗的、完整的。在性關係中, 尊重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性的交流應該像是儀式般,在正念下,與尊重、關懷、愛一起舉行。如果你只是隨欲望而行,那就不是愛。欲望,不是愛。愛,不只是負責,還有關懷的素質。
◎愛的昇華為慈悲,慈悲的昇華為大慈大悲。有了大慈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裡面。
◎佈施愛心,把慈悲供養別人。
◎慈悲就是愛,愛達到最純潔者,便是慈悲。愛是有條件的,而慈悲是無怨無悔的出。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苦難不平,需要我們付出善心的愛,溫暖的手。
◎愛帶給我們力量,使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愛的人看不到的事。
◎德蕾莎修女:「不管如何,我總是愛他們!」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愛是理性的犧牲,而不是感性的佔有。愛是無怨無悔,心甘情願的奉獻,愛是美化外在環境,淨化內在心靈的源頭,受是慈悲的顯現。
◎愛一切眾生,打開自己的心,張開自己的手,去擁抱眾生、擁抱世界。
◎真正的愛,是一種過程、一種付出、一種奉獻、一種服務,這裡面沒有批評、不接納或怨恨。對方如何對不起我們,我們只是更同情他;對方對我們好時,我們要更愛他、更關懷他。
◎愛有兩種。一是污染的愛,就是「貪」,二是不污染的愛,就是「信」。
◎沒有愛的生命,才是空虛而孤獨的。把別人給你的愛當作溫暖;把別人給你的恨當作磨鍊。
◎真正的愛不是佔有,變更不僅僅是犧牲,愛可以是成就對方,圓滿自己。
◎真正的仁慈,必須付諸行動,接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歲月可以贏去我們的生命,卻贏不去找們一路上所留下來的美德,也就是無限的慈悲,無盡的關懷。
◎真正的慈悲,來自看見他人的苦痛。你有一種責任感,希望能夠給予他人一點幫助。
◎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