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與人通 聖嚴法師著
2010-7-17 22:57:59


  一、人生的現實面
  
  我人生而為人,生而為生死不已而又無能解脫生死,無從得大自在的眾生之一,這一人生境界的存在,其本身的現象及其所能產生的種種思想言行,就是一大虛妄和一大缺陷。所以在我人歷史文化的演進上,在現實的社會活動和社會組織上,隨時隨處,只要有著人類生存的所在,不論群居與獨處,人們都會存有一種「衝破現狀」的冒進意念,以及其從事於冒進的努力。雖然由於教育環境和個人修養(生活──人格知識的修養)的不同,其冒進的意念和冒進的努力,有著善、惡、美、醜、積極創造和消極頹廢(如不滿現狀或現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而變成瘋癲,乃至自殺的人們)的種種差別,然而人們之想「衝破現狀」的基本觀念,卻是一樣的。可是不幸得很,人類自有生民以來,為了衝破現狀,為了爭取理想,經過了不知多少先民的努力,也不知努力了多少年代,時代雖然每在進步,現狀也在不斷演變,奈何人類的希望或理想,總是把人生的現實,遠遠拋在背後,使得生活於現實中的人們,永遠也追趕不上,像這種步步移動的人類歷史,和經常不能滿足要求的人生境界,豈不就是人類生存的一大悲哀!因為人生乃至一切萬物的存在,就是一大虛妄和一大缺陷,我人以虛妄不實的人生和缺陷處處的身心,去追求理想,創造理想,理想也就成了虛妄和缺陷,這種虛妄和缺陷的理想,即或有其完全變成事實的一天,但因它是虛妄而不是究竟,是缺陷而不是圓成,人類的生存,也就永遠站在各個歷史的立足點上,看理想之山的遠景,卻永遠是停留在「站在此山看彼山高」的現實之中,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是最後最高境界的實現,卻是一個不可知的無限期和無窮遠了!
  
  由此可見,我人雖自覺實實在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生存在各自的現實之中,但是,試問︰我們的存在是存在於什麼之上或什麼之下呢?我們到底抓住了一些什麼東西作為人類努力的最終目標?即使他是大哲學家,也是無從解答,因為古人發明的真理,到現在已有些變成了不是最高的真理。那麼,我們看古人如此,後人之看我們,又何嘗不然?所以莊子要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正因為莊子的慧力,不能窮究宇宙界和人生界的一切事物而加以認識辨別和解答,所以他說「知也無涯」,以為用我人短短而極為有限的生命,要懂得一切的事物,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否則的話只有強不知以為知的病害而已。為什麼呢?因為莊子雖是中國思想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思想家,但他依舊還是一個人。所以莊子還有這樣的一段話︰「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磨,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恭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這一段話說得非常哀痛,是一種不知生前,尤其是我人非死不可而又不知死後的哀痛!可知人生是一大虛妄一大缺陷,也是一大無知,請我們各自反問︰我對我們地球所處的太空世界的天文知識,懂了多少?恐怕即使你是當今權威的天文學家,也會覺得對於天體的知識,幼稚得非常可憐!我對我所生存的地球,認識了多少?對人類整個的歷史文化,知道了多少?對民族和國家,明白了多少?對社會環境,清楚了多少?對父母子女和親戚朋友,瞭解了多少?乃至我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美德和罪惡,又覺察了多少?至於我人的生前和死後,自不必說了。單問這些,我們就可發現自己的所知,幾乎即等於無知了!所以聖人而如中國的孔子,還要「入太廟每事問」,以為「三人行必有我師」而主張「不恥下問」,正因自知無知,才能虛懷若谷地去「敏而好學」,可是,人總是人,所謂學到老學不了,人之學與不學,只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