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社會是由無數個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則奠基於良好的親子關系,所以儒教重視修心、齊家,才可以治國、平天下。每一個人要先好好修養自己,培養慈愛的心,有一天成為父母,才能以慈愛的心教育下一代,子女長大成人,即能力行孝道,如此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守好各自的規矩,方能形成好社會;社會和睦,每一個家庭就能享受天倫之樂。
  佛陀一直教育我們,一個人要知恩、報恩。他將感恩分成四類,第一類就是感恩父母,因為父母恩重如山。盡管如此,人常常會忘卻感恩,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後,為人父母的認真工作、打拼事業,無非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生病了,甚至願意代替孩子生病。但我們手抱孩兒,是不是可以體會父母心?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模。”我們自己孝順父母,等到年老的時候,子女就會孝順我們,這是一個家庭倫理,是一個很美的倫理。假如不照這個道理走,逆理、逆倫,我們的人生一定很坎坷。
  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愛很深,卻往往太執著對子女的情,將滿心的愛局限在孩子身上,這種有對象的小愛,也可說是“傻愛”,既造成自己的苦惱;事實上,孩子也不會變得乖巧,反而覺得父母管太多,太嘮叨,在家很不得自由。
  每年暑假,慈濟中學都會舉辦親子營,許多孩子經過營隊的洗禮,整個人脫胎換骨。有一位女孩說,她小時候很依賴媽媽,覺得和母親不可分割;上了國中以後,母親的關心令她感到反彈;高中時,更是一聽到媽媽的聲音就討厭,母女之間劍拔弩張。經過五天營隊生活,讓她回想起小時候與媽媽貼心的感覺。她說:“我已經十六七歲了,卻不如一個六七歲的孩子。”
  原來營隊期間,她隨志工去居家關懷,看到兩個小妹妹照顧她們的植物人媽媽。那位年輕的媽媽之前因車禍被送到花蓮慈濟醫院,在加護病房昏迷了好幾天,經醫師全力搶救,病情雖然穩定下來,卻變成植物人。兩位女兒在志工的教導下,每天用毛巾幫媽媽擦澡,把媽媽照顧得連一處褥瘡也沒有。
  她們像小蝴蝶般,每天在媽媽的耳邊唱歌、說故事,說一些讓媽媽歡喜的事;雖然媽媽毫無反應,她們還是叫著:“媽媽!您要趕快好起來!”數月來從不間斷。病人出院後,醫護人員及志工繼續居家護理。當時正值暑假,十一歲的姊姊和六歲的妹妹當起小護工,每天將媽媽照顧得無微不至,還向護理人員說:“阿姨,我會幫媽媽擦背呢!你們如果忙就不用來,我們會做得很好。”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