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名分段。二變易生死。三界之外所受果報。微細勝妙不思議報。所知障為緣。存二利境故。無漏業為因。正成細報故因移果易。微細生滅隨意變化。總名變易。地前分段。初地已上受變易身隨意應化。乃至金剛是變易身。佛果初念捨變易報。佛果孤標高居域外。玄超二死。無障自在。
問。圓教菩薩諸位之中。能斷所斷相狀云何。答。所斷障者即是二障。能斷道者無漏智等。言二障者。一煩惱障。貪嗔癡等等起現行。擾惱身心礙涅槃故。二所知障。得所應知事理二境令不通達。障菩提故。煩惱障中有四住地。見愛住地是分別惑。俱生分三。約三界故。具論種相總是一百二十八種根本煩惱及以彼彼分位等流諸隨煩惱。總言根本有十煩惱。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 見取見.戒禁取見。分別起中具有十使。貪嗔癡慢身邊六使通俱生起。分別煩惱有百十二。是迷三界四諦理故。欲界四諦各有十使。上二界諦各除嗔使。總有八九七十二種。並前即成一百十二。俱生煩惱欲界有六。色無色界各除嗔恚二五有十。並前即成十六。是故見修合有一百二十八種。若隨轉理門。煩惱障中總有九十八使。全同毗曇。瑜伽論等即是大乘真實理門。故有一百二十煩惱。諸隨煩惱有二十。忿.恨.覆.惱.誑.諂.慳.嫉.憍.害.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舉.無慚.無愧.失念.散亂.惡慧(已上二十百法論等)      邪欲邪勝解(瑜伽更加此也) 此隨煩惱總有二百三十。欲界四諦下各有二十二。謂忿恨等皆具足故。總通計有八十八也。色界四諦各除九法。謂忿.恨.覆.惱.慳.嫉.害.無慚.無愧也。自餘十三四諦各有。都合成五十二法也。無色界四諦下各除十一法。九法如色界除。更除諂誑二法。自餘十一四諦各有合成四十四法。三界四諦總有一百八十四隨煩惱法。欲界修惑二十二法。色界修惑除忿等九。餘有十三。無色修惑更除諂誑餘有十一。三界修道下惑總有四十六法。加前見道百八十四。都合總成二百三十隨煩惱法。亦加根本百二十八。總相通有三百五十八煩惱障。並是煩惱。其所發業及所感果總通取為煩惱障體。其所知障體相分量同煩惱障。但障菩提涅槃二法差異而已。本惑隨惑相狀亦同。然煩惱障粗故多品。二乘所斷唯是不善有覆性故。以數粗顯。此所知障細無多品。唯菩薩斷。亦是異熟無記所攝。故不顯數。雖迷理事。唯約所知總名無明。四住地上加此一障。名五位地。然此二障各有三種。現行種子餘殘習氣。二障見修各有現種習氣。總攝為二。正使習氣現行種子合名正使。十信之位對治十惡。不隨惡趣名善趣位。雖非正伏是伏方便隨分相似。對治煩惱。十住即伏邪師所起分別現使。十行邪教。十迴即伏邪思惟惑。此是慚伏。即通二障。十迴向終修四善根。此時頓伏已前諸惑。其俱生煩惱等四善根位漸伏。此是六識相應惑耳。然此二障。八識之中。賴耶無有二障相應。末那四惑。貪癡慢我。但是俱生。無有分別。第六識中識惑相應。通見修道。五識唯有貪嗔癡三。但是俱生。不遮意識。牽引亦起見惑。末耶亦通二障。或唯起煩惱障耳。末那俱惑。有覆無記。第六識中俱生身邊是有覆性。餘皆不善。五識所起亦是不善。上二界中一切煩惱皆有覆性。定所伏故。上來願樂位伏斷行相竟。其見道位。斷證相者。世第一法等無間心即入見道斷障證理。梁攝論等入見道位證得根本無分別智及後得智斷滅煩惱。體證如理通達事法。依准雜集唯識論等本智斷證名真見道。此時實斷實證故。爾後智觀門名相見道。安模仿像。似斷證放。真見道者。無漏智起頓斷分別二障種子。名無間道。即是見道初無漏心。次解脫道。證二空理。次勝進道。雖三剎那俱是一心。即名一心真見道也。次入相見。通有三心及十六心。次第進入。三心相見。二障各為上下二品。先人空觀斷上粗品分別煩惱。次法空觀斷上粗品分別智障。後入二空雙斷二障各下品種。次入十六心。此有二種。一所取能取。十六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