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另一只眼睛的溫暖
  老易的煩惱
  老易先生和老文太太這一天帶著兩個孩子來寺裏。老易說:“真是太巧了,兒子兒媳女兒女婿都出差,把兩個孩子交給了我們,簡直把我們兩個老東西給折騰死了。孫子整天看電視,霸占著電視機不讓我們看戲曲,更煩人的是他看完一個武俠片之後,要不停地給我們敘述,不管我瞌睡不瞌睡,揪著我的胡子就給我講,我可真是沒轍了。受罪倒是不怕,只怕這孩子的學習下降了,等他爸爸媽媽回來我怎么交代?”
  小黑的故事
  我說:“看來你孫子挺喜歡講故事的,不知道你喜歡聽故事嗎?”孩子點頭。我說:“我這可是給你爺爺講的故事啊,你聽不懂也想聽?”孩子還是點頭。
  一名學中文的學生苦心撰寫了一篇小說,請作家批評。因為作家正患眼疾,學生便將作品讀給作家。讀到最後一個字,學生停頓下來。作家問:“結束了嗎?”聽語氣似乎意猶未盡,渴望下文。
  這一問,煽起學生無比激情,他立刻靈感噴發,馬上回答說:“沒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構思敘述下去。
  到達一個段落,作家又似乎難以割舍地問:“結束了嗎?”
  小說一定勾魂攝魄,叫人欲罷不能!學生更興奮,更激昂,更富於創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續、接續,最後,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打斷了學生的思緒。
  電話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准備出門。“那么,沒讀完的小說呢?”學生問。
  作家莞爾:“其實你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一次詢問你是否結束的時候,就應該結束。何必畫蛇添足、狗尾續貂?該停則停,看來,你還沒能把握情節脈絡,尤其是,缺少決斷。”
  決斷是當作家的根本,否則綿延逶迤,拖泥帶水,如何打動讀者?
  學生追悔莫及,自認性格過於受外界左右,作品難以把握,恐不是當作家的料。
  很久以後,這名年輕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談及往事,誰知作家驚呼:“你的反應如此迅捷,思維如此敏捷,編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強盛,這些正是成為作家的天賦呀!假如正確運用,作品一定脫穎而出。”
  當止不止不好,但想象力豐富非常重要。兩位作家,兩種認定方式,各有千秋。
  就像倒著走路的小恐龍,有一天也派上了用場,倒著走的腳印會麻痹敵人。轉過身來,誰都有大吃一驚的一面,重要的是要學會用另一只眼睛尋出金來。
  老文的感悟
  老易說:“你的意思是讓我鼓勵孩子多看,多講,說明他在這方面有天才,讓我們好好培養他,可是教育孩子好像已經和我相隔很遠了,再說我的老腦子也跟不上時代了,他講的那些我都聽不懂啊。”
  我說:“老易啊,這不是聽懂聽不懂的問題,而是有關孩子興趣和愛好的問題,也許他的爸爸媽媽在教育的過程中就沒有太注意,孩子受到了壓抑和限制,到了你這裏就自由了些,有了解放愛好和興趣的空間,這一點等小勇回來你一定要提醒他才是。”
  老文說:“是這樣,老頭子就是太死腦筋。看問題的角度各有各的不同,也許每個人對孩子的評價和教育方法都有遺漏和不足,因此我們要緊盯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分析孩子的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好好地教育孩子。”
  老易說:“這個問題就算了,我聽你們的,可是我們的這個外孫女就更可氣了,她把我們家的小狗起名老易,把小貓起名老文,整天呼來喚去的。你說打她吧,她都十多歲了,也舍不得,不管吧,心裏不是滋味。”
  我說,那好吧,再聽我給你講幾件事情。
  一個孩子問爺爺:“您有皮球嗎?”爺爺說:“沒有。”
  不料孩子並不滿足,而是一口氣把這個問題問了四遍。
  爺爺挺納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