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朋友以為,渾身都是汗,穿的衣服都濕了,這是晚上太熱了的緣故,都不怎麼放在心上。那同樣的溫度,可能 白天溫度還要高一點,為什麼在白天衣服就沒被汗濕呢?估計有很多朋友沒有認真的去想一想這個問題。這背後的學問大著吶。這不是自然界溫度的問題,而是你身 體的自我控制機能出現了問題。
  先「補」後「益」,才能制止漏精
  當人們把這些寶貴的「精」守在體內不讓它外露的時候,這種制止漏精的方法就叫「補」。我們現在理解的「補」的意思和它的本意是不一樣的。我們說吃點補藥,這個補其實是「益」的意思。
  假如把人比成一口鍋,如果鍋破了,它會遺精、帶下、出汗、流濃鼻涕、流口水,或者是不停的出血,這些都是在漏 精。我們先要像補鍋一樣,用補藥把它補住,這叫  「補」。補好鍋以後再往鍋裡面加水,這叫「益」。補、益相結合,才能讓「鍋」不漏。現在人「補」和「益」已經不分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益」這個詞兒, 全都以為往裡面加東西就是「補」。
  中醫裡有個重要的方子叫「補中益氣湯」。它的意思就是先把漏洞補住,否則你往裡面加就等於白加。「酒肉穿腸過」,加了又流走了。有些人吃了很多補藥,很長時間都不見效,結果發現小便裡面有蛋白或者是紅白血球,這都是在漏。
  怎樣才知道一個人的小便裡面有蛋白呢?古人沒有顯微鏡,也不會對尿進行化驗。但是,他們發現有些人的小便踩上去 是黏的。還有些人小便完以後,螞蟻會往他尿的那個小便上爬。後來,又有醫生去嘗了這類人的小便,說是甜的。這就是糖尿病患者的特點。小便裡面有蛋白,那尿 就是渾濁的。很多人的小便也是澄清的液體,但是他在小便的時候泡沫特別多,肉眼雖然看不見它的細微蛋白,但是有泡沫,這都是漏精的表現。對於這種情況,中 醫是先用補藥把它給補住,然後再用「益」,也就是往鍋裡加水的方法,來達到守住「精」的目的。
  失什麼也別失神
  焦慮、憂慮會導致人失神。惦記這個人,惦記那件事,這個人就神不守舍了,或者叫失魂落魄,嚴重點叫魂飛魄散。身體在這兒,心思根本就不在這兒。
  要想不失神,首先你要有積累,你的倉庫裡面要有「糧」。第二,「神」如果呆在你的體內,外面有點風吹草動,「神」的反應就很快,什麼病毒、細菌、虛邪、賊風,它馬上就把它們趕出去了。
  什麼叫「跟丟了魂兒似的」
  「精神內守」說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守精,一個是守神。守精就是說大家要把人體寶貴的「精」守在體內不讓它外 露。那「守神」是什麼意思呢?神的內守反義詞就是失神。失神就是說這個人恍恍惚惚的,心不在焉,再嚴重點叫失魂落魄,就像老百姓說的「這人跟丟了魂兒似 的」。這種人的表現還有就是注意力極其不集中,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項工作。老是坐臥不安,然後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期待一件事要發生,但是那件事又沒有發生,這種狀態叫焦慮,這種情況會導致人失神。有的人則是因為憂慮而失神。 憂是老擔心一個壞事要發生,慮是老期待一件好事要發生。他本來應該把心神收在體內的,結果他叫之發於四野,全放在外面了。惦記這個人,惦記那件事,這個人 就神不守舍了。所以,精神內守的反義詞叫「神不守舍」,或者叫失魂落魄,嚴重點叫魂飛魄散。身體在這兒,心思根本就不在這兒。
  很多人一提到神,說這個不科學。但是,你又能明顯地感覺到有些人他的確跟另外一些人不一樣。他也在吃飯,他也在走路,他也在擠公共汽車,擠得還挺有勁,但是,實際上你老覺得他跟旁人不太一樣,兩隻眼睛直勾勾的,感覺很迷茫。
  現在有些時尚雜誌很過分,它們總在強調一種眼神迷離的狀態,然後告訴大家說這是一種「美」。我覺得這樣特別不 好,這是一種失神的、病態的「美」。任何一個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