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鮮火鍋
  蝦、魚、螃蟹這些海味中含有較多油脂及大量嘌呤,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患者不宜食用。
  3.羊肉火鍋
  羊肉甘溫而熱,「熱體質」者及素有痰火者、感冒初期及服用瀉藥者、某些慢性疾病如肝炎等肝臟疾病及瘡癤患者均不宜食用。
  4.狗肉火鍋
  狗肉鹹溫,熱性較大,急性火症患者如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鼻炎、急性支氣管炎等,以及發熱病初癒者皆不宜食用。肝功能不佳、高血壓患者以及小兒也不宜食用。
  5.內臟火鍋
  動物內臟如腦、心、肚、腎等膽固醇含量較高,高膽固醇血症及痛風患者應盡量少吃。
  6.菌類火鍋
  蘑菇、香菇和其他菌類含嘌呤較多,痛風病人應少吃,慢性胃炎患者亦不可多食。
  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其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當一些人的日常飲食習慣表現在吃火鍋上時,可能就不利於身體健康,所以在吃火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夾生吃
  對於肉類和海鮮而言,有的人喜歡生吃或半生吃,覺得這樣吃起來比較鮮美。醫生提示,不潔的肉類、貝類若未煮熟食用,很容易使潛藏其中的寄生蟲卵進入體內而導致各種寄生蟲病。
  2.存放不過夜
  有些家庭對於沒有吃完的火鍋會採取保存的方法,供第二天食用。醫生提示,火鍋最好不要過夜,因為金屬火鍋及其表層會與湯汁發生反應,人吃了以後容易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
  3.不要過燙吃
  對於急性子的人來說,這一點需要十分注意。食物過熱會燙傷食道黏膜,造成潰瘍或對牙齦產生危害,還易誘發過敏性牙病或食道癌等症。醫生提示,吃火鍋一定要慢慢吃,因為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達到120℃,如取出即吃很容易燙傷口腔唇舌部、食道及胃黏膜。
  4.不要過度煮
  蔬菜以及火鍋配料過度煮後,它們的維生素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就會被破壞,從而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
  5.不要過濃
  口味重的朋友喜歡味道越濃越好,認為這樣涮出來的東西才會好吃。特別是喜歡吃麻辣火鍋的朋友,覺得夠辣才刺激。醫生提示,過辣會刺激胃部,對肺結核、皮膚病、胃病、腹瀉患者有害。如過食這些高熱量食物,味道較重,口腔黏膜或消化道就會遭到破壞。
  6.不要與酒同食
  有些人吃火鍋時喜歡大量飲酒,特別是冰鎮啤酒,覺得很過癮。其實這是不對的。醫生提示,酒精會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的排出,時間長了就會引發痛風症,嚴重的還會引起腎結石和尿毒症等併發症,從而影響健康。
  (編輯 王濱生)
  7.家中有「三法」,治病不求人
  中醫治病歷來講究理、法、方、藥,所謂理,指的是經過望聞問切之後,依據得來的證候進行辨證推理作出正確診斷, 為後來的組方擇藥提供理論依據;所謂法,就是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選擇汗、吐、下、和、消、清、溫、補等不同的治療法則;治法確立以後,就要遴選具有針對性 的方劑,此即為「方」;再結合患者個體狀況(如年齡、體質等)調整藥物的品種或劑量即是「藥」的含義。
  趣話中醫治病的「方與法」
  江西沈小賜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位皇帝患上噎症,不管吃什麼東西都是一吃即吐,雖然身邊御醫無數,卻個個一籌莫展;眼看已經危在旦夕,只好面向普天之下張榜求賢。
  忽一日,有名侍衛得知一世外高手能醫此病,便稟報皇上,遂派人從百里之外將他請到宮中,原是隱居深山老林的一位 高僧。但見他息聲屏氣給皇上診過脈後,信心十足地遞過一紙處方,侍從接過一看,面有難色地問道:「何解尚復此方?」和尚聽了忙接過以前御醫所開藥方一看, 方中藥名、藥量竟跟自己的方子一模一樣。已吃過此藥卻無效果,他料想可能是服用方法不對,便還是讓侍從照方抓藥,親自煮好藥湯端到皇上榻前,請皇上不可飲 用,必須將藥盛於湯匙,用舌舔藥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