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來怎擋 妙用解決「上火」的清熱大藥
南京楊 超
中醫治療癰腫疔瘡常常要用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或一些清熱解毒中藥,按中醫理論來講,這些病都是「火毒」作 祟,故要清其裡熱,解其火毒。但這「火毒」究竟為何物?中醫「清熱解毒」又解的是何毒?聽起來,這些理論似乎很玄。其實用現代醫學來解釋,可以知道這些病 無非是細菌感染所引起。那麼,中醫的清熱解毒,是否就是抑制了細菌的繁殖,解除了毒素的釋放呢?
我們知道,細菌具有兩種毒素,一種是外毒素,一種是內毒素。這些內、外毒素是在細菌的外面,好比細菌穿了外衣。 所以許多抗生素可以抑殺細菌本身,卻奈何不了細菌解體後所釋放的內、外毒素。細菌死了,仍在放毒;殺死的細菌越多,所釋放的毒素也就越多。可別小看這些毒 素,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毒素也會致人於死地。譬如有的病人因嚴重的細菌感染可引起內毒素血症,進而導致休克、瀰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許多器官的實質 細胞也受到內毒素的攻擊而變性、壞死,造成嚴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終死亡。當然,也有一些抗生素可以解細菌之毒,如多黏菌素B,在電鏡下即可見到它能使 細菌內毒素的網狀結構崩解,從而解除內毒素的毒性。但是,多黏菌素B的副作用很大,極易損傷人體腎臟和神經系統,就像一個六親不認的「愣頭青」。所以至今 醫生們還不敢廣泛地應用於臨床。
如此說來,難道我們在細菌毒素面前只能束手待斃嗎?請君別著急,國內外許多醫學家正在多方研究對付這一大敵哩!而且更為可喜的是,在祖國醫藥學這個偉大的寶庫裡,中醫的「清熱解毒」藥就大有作為。
20 世紀70年代初期,我們將中醫五味消毒飲方進行加減,用四味清熱解毒藥組方製成「抗炎6號」(現名「熱毒清」)注射液,先後治療感染性急腹症200例,有 效率為82.5%。80年代,又在8個醫院進一步驗證治療多種感染性疾病282例,有效率為85.82%。大量實踐證明,「熱毒清」不僅效果良好,而且使 用安全,經觀察,對心、肝、腎都沒有明顯毒副作用。實驗研究還發現,「熱毒清」具有多種功能,它也和多黏菌素B一樣,在體外可以使內毒素的網狀結構解體, 只是力量稍弱;從體內實驗看,將大腸桿菌內毒素注入家兔靜脈製作DIC模型,使其多器官發生明顯的病理改變,而用「熱毒清」治療的家兔其臟器病變卻輕得 多。不僅如此,實驗還發現模型家兔重要器官的細胞內微細結構--細胞器。被稱為「細胞消化器」的溶酶體和「細胞動力廠」的線粒體受到內毒素攻擊,病變都很 顯著,而用「熱毒清」治療的家兔無論從形態上還是功能上,對溶酶體和線粒體都有保護作用,使細胞免受內毒素的攻擊。以上這些實驗表明,「熱毒清」在體外和 體內均有對抗內毒素的作用,這真是一項令人興奮的發現!
其實,能抗內毒素的清熱解毒中藥又豈止「熱毒清」!國內有不少報道,用一種「鱟試驗」間接檢測血中內毒素水平, 發現多種清熱解毒中藥可降低內毒素量,同樣有解內毒素之毒的功能。古人歷經數千年的臨床實踐,已總結出一大批可以解除「火毒」的中藥,如金銀花、連翹、蒲 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等等。
既然中藥中有這麼多寶,是不是就可以摒棄那些只能殺菌而不能解毒的抗生素呢?這又不然。大量實驗證明,許多清熱 解毒藥在體外抑殺細菌的能力確實不強,用於輕症急性感染雖然有效,而用於急重感染卻又見效不足。那麼,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何不來個雙管齊下?!既用抑 殺細菌力量強的抗生素來對付細菌,又用能解細菌毒素的清熱解毒中藥來對付細菌毒素,進行菌毒並治,豈不更好?在這方面,有些醫療單位已作出了可喜的成績。 由此,我們相信,今後一些急重的感染性疾病,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下,其治癒率將遠遠高於單用中藥或單用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