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哪些皮膚病適合做熏洗療法呢?一般講,皮膚病變部位在四肢便於浸入藥液中的,可作熏洗療法:反之,則用蒸敷療法。
在做熏洗和蒸敷療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一切急性炎症性糜爛滲出性的皮膚病不宜使用。
2.熏洗時可用軟布拭洗,不要用強力揉搓,以免皮膚破潰,繼發感染。
3.蒸敷療法應注意藥袋的溫度,尤其對年老體弱者來說,因老年人反應能力低下,幼兒皮膚嬌嫩,要注意防止燙傷。
4.熏洗及蒸敷療法的每劑藥物,可連續使用3~5天。夏天氣候熱,每次治療後,要把藥液或藥袋重新煮沸或復蒸後放在陰涼處備用,以防變質。
5.對孕婦、老人、幼兒、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易過敏者,用熏洗和蒸敷療法時應慎之。
「薰洗」和「蒸敷」療法不僅用治皮膚病,也適用於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療。
(編輯 李國坤)
熏洗療法巧治皮膚病
安徽‧何國興
熏洗療法是一種常用的外治法。它是利用藥物煎湯,趁熱在皮膚或患處進行熏蒸、淋洗,從而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最終達到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熏洗時濕潤的熱氣,有利於皮膚的呼吸,加速皮膚對藥物的吸收。皮膚溫度的升高,可導致皮膚微 小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有利於血腫和水腫的消散。由於溫熱的刺激能活躍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增加細胞的通透性,提高新陳代謝等作用,故 對各種皮膚病有良好的療效。
熏洗療法具有經濟簡便,易學易用,適應症廣,療效顯著等特點。現介紹如下:
1.治肛門濕疹:取大風子50克,苦參50克,蒼耳子3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豨薟草15克。將以上 藥加水2000毫升,浸泡30分鐘後煎煮,待沸後,去渣取汁置於坐浴盆內,先熏後洗,至少30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7天為1個療程,一般坐浴3~4個 療程即可。此法有清熱利濕止癢之效。
2.治陰囊瘙癢症:取千里光、艾葉各30克。將以上藥加水1500~2000毫升,浸泡15~20分鐘後煎煮, 待沸後,去渣取汁置於坐浴盆內,先熏後溫洗患處,每次10~15分鐘,每天1~2次。此法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之效。治療期間局部避免搔抓,不可用肥皂與 熱水擦洗。
3.治婦女外陰瘙癢症:苦參、土茯苓、生百部各30克,龍膽草、紫槿皮、黃柏、川椒、蒼朮各15克,地膚子24 克。將以上藥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2000~2500毫升,浸泡15~20分鐘後煎煮,待沸後,去渣取汁置於坐浴盆中熱熏,待藥溫時坐浴,並洗滌外陰部, 每日1劑,早晚各洗1次,每次約30分鐘,10天為1個療程。嚴重時可用3個療程。可清熱瀉火,利濕解毒,殺蟲止癢。
4.治陰囊濕疹:取蛇床子50克,地膚子40克,蒼耳子50克,苦參60克。將以上藥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 1500~2000毫升,浸泡20~30分鐘煎煮,待沸後,去渣取汁置於坐浴盆中先熏後洗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1劑,之後再塗枯冰散(枯礬10克,冰 片0.5克,氟氫鬆軟膏30克,調勻即可),每天3~4次。一般用藥5~7天可愈。可祛風除濕止癢。
5.治療股癬:取黃柏、白頭翁、蛇床子各25克,藿香15克,生黃精20克。將以上藥加淨水1500毫升,浸泡 30分鐘,煎沸5分鐘,去渣取汁,加入食醋250毫升,攪勻即成。藥水趁熱熏洗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1劑,連用7天為1個療程。可清熱解毒,除 濕止癢。
6.治療足癬感染:孩兒茶、鮮馬齒莧各40克,土茯苓35克,石榴皮20克,蛇床子30克,黃柏20 克,枯礬15克。將以上藥加水2000毫升,浸泡20分鐘,煎沸後5分鐘,去渣取汁,趁熱先熏後泡患足,浸泡約需20分鐘後拭乾,用無菌紗布包敷,每日3 次,每日1劑,5天為1個療程。可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收斂殺菌。
7.治療硬皮病:取威靈仙60克,蜀羊泉40克,石菖蒲30克,艾葉、獨活、羌活、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