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意外窒息
  寒冬臘月的一天下午,年輕媽媽抱著剛滿百天的小寶寶來到兒科急診室。「醫生,快救救我的孩子!」值班醫生趕緊打 開包被,發現患兒處於昏迷狀態,不哭、拒奶、出汗多,面色及口唇青紫,呼吸斷斷續續。追問病史得知,約10分鐘前,保姆給孩子餵奶不當,導致奶塊阻塞氣管 而窒息,經現場急救才脫離危險。
  意外窒息是週歲內嬰兒常見的意外事故,多發生在寒冷季節,預防措施有:1.臥著給嬰兒餵奶過程中,如果母親不是 很清醒時千萬別進行哺乳,以免在似睡非睡間將乳房壓住嬰兒口鼻。2.對容易吐奶的嬰兒來說,每次哺乳後要將嬰兒豎抱一段時間,以防溢奶嗆入氣管。3.母親 和孩子合睡一個被窩,不要將手臂或被子摀住嬰兒頭面部。4.帶嬰兒外出時不要將衣服包裹得太嚴實。
  在家中一旦發現嬰兒窒息,父母不要驚慌,也不要急送醫院,馬上讓嬰兒沿著母親的前臂向前翻轉,面部朝下,保持頭 部低位和呼吸道通暢;然後在兩肩胛骨之間向他的背部較重地拍打3~5分鐘,少量奶液和奶塊可自行流出,但不要將嬰兒側置;拍打背部後再馬上用一隻手消除殘 留嬰兒口腔內的奶汁。
  嬰兒冬季也會「中暑」
  家住農村的李冬出生只有4個多月,長得十分可愛,兩日前出現發熱、抽搐、吐奶、腹瀉大量水樣稀便等症狀。經醫院兒科專家會診,李冬所患腹瀉是因「保暖過度」引起腸功能紊亂所致,而發燒、抽搐、吐奶等症狀也均因「保暖過度」造成。
  李冬在寒冷的冬季卻患上了炎熱的夏季「中暑」病。據專家介紹,由於嬰幼兒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健全,特別是出生6 個月以內的嬰兒對環境溫度的適應能力差,產熱量大且出汗散熱又較為緩慢,這就使其由於產熱和散熱不協調而容易發熱。有些年輕父母惟恐在寒冷的冬季孩子受涼 感冒,緊閉門窗提高室溫,同時給孩子裡三層外三層裹得「十分暖和」,就像生活在「高熱的夏季」環境之中,嬰兒又怎麼能不「中暑」呢?嬰幼兒冬季「中暑」一 般表現為發熱、抽搐、吐奶、水樣或血樣稀便、脫水等,重則可發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年輕父母一定要瞭解冬季幼兒的著裝要求和注意事項,最好準備兩套棉衣 棉褲,沒必要太厚,切忌在棉衣棉褲裡再穿幾層毛線衣褲,這樣才能既不讓孩子著涼,又不會「中暑」。
  手足乾裂,中醫療之
  北京‧桔 梗
  漫長的冬天,伴隨嚴寒而來的還有凜冽的風沙和乾燥的空氣。很多人到了這個時候,手腳皮膚就會因過度乾燥而導致粗 糙、龜裂。在冬天剛開始時,可能還只是皮膚干,發緊變硬,但隨著氣溫的降低,漸漸地還會在手掌、手指尖、手側、腳側、腳跟等處出現皮膚增厚、皴裂的情況, 有的人甚至還會出現和皮紋一致、深淺長短不一的裂隙。
  手腳開裂,裂隙內易藏污納垢,顯得不乾淨,過度開裂、粗糙,也會使人看上去不年輕。有些裂縫深的人,還會流血, 疼痛導致活動受限。雖然手腳乾裂隨著天氣的轉暖可以暫時癒合,但在冬季實在是困擾著許多人的。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對付這個冬日裡常見但又不好解決的問 題呢?
  祖國醫學對皴裂早有記載、研究,明代《外科啟玄》中就把這種手足部皮膚彈力消失或減弱所致的皴裂定名為「皴裂 瘡」。之所以會發生手足皴裂,中醫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天氣寒冷,肌膚血液流通緩慢,皮膚失於濡養,進而枯槁龜裂;二是血虛之人,皮膚失潤,加上冬天 氣候乾燥寒冷的影響,傷寒之邪凝滯而致皴裂。
  治療上主要還是根據皴裂瘡的形成原因和症狀選方用藥。一般來說,如果是皴裂初起,皮膚乾燥,但裂縫尚淺,舌淡苔白脈沉緊,可以用當歸桂枝湯加減以祛風散寒,養血潤膚。如果裂隙比較深,流血並且疼痛劇烈,舌淡苔薄白脈細數,則可用養血潤膚飲加減治療。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值得一提的是食療法。俗話說:「藥補不如食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