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豆腐
  原料:苦杏仁150克,芹菜10克,白糖60克,奶油60克,糖桂花、菠蘿蜜、橘子、冷甜湯各適量。
  製作:
  1.將苦杏仁放入適量水中,帶水磨成杏仁漿。
  2.將鍋洗淨,放入冷水150克,加入芹菜末,置火上燒至芹菜熟爛,加入白糖,拌勻,再加杏仁漿拌透後,放入奶油拌勻,燒至微沸,出鍋倒入盆中,冷卻後,放入冰箱中凍成塊,即為杏仁豆腐。
  3.用刀將其劃成稜形塊,放入盆中,撒上桂花,放上菠蘿蜜、橘子或其他果點,澆上冷甜湯或果汁,即可食用。
  用法:可作點心吃,適宜於早秋時食用。
  功效:利肺祛痰,止咳平喘。適用於秋天咳嗽伴氣喘的輔助治療。
  貝母甲魚
  原料:甲魚1只,川貝母5克,雞清湯1000克,料酒、鹽、花椒、生薑、蔥各適量。
  製作:
  將甲魚切塊,放入蒸缽中,加入雞湯、川貝母、鹽、料酒、花椒、姜、蔥,上蒸籠蒸1小時即成。
  用法:佐餐,趁熱食。
  功效:滋陰補肺。適用於秋季咳嗽氣喘,低熱,盜汗,以及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患者,也是各種慢性疾病至秋天出現乾燥症狀的滋補品。
  (編輯 郝近大)
  秋涼平補宜芡實
  哈爾濱‧范士忠
  秋季來臨,氣溫轉涼,合理地進補有益健康。秋季進補的原則,既要營養滋補,又要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要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芡實正具備了這一特點。
  芡實,俗名「雞頭米」、「水雞頭」、「雞頭苞」,為睡蓮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的一些沼澤湖泊中均有生長。
  中醫認為,芡實味甘澀,性平,入脾、腎、胃經,具有滋補強壯、補中益氣、固腎澀精、補脾止瀉、益腎止渴、開胃進食、助氣培元的功效。宋代蘇東坡到老年仍身體健壯,才思敏捷,面色紅潤,據其自述,是得益於數十年堅持每日嚼食煮熟的芡實之功。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芡實含有多種氨基酸、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樹脂、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粗纖維、胡蘿蔔素等。其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約占75.4%,而脂肪僅為0.2%,因而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芡實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可補腎澀精,炒芡實可健脾開胃。炒芡實一般中藥店有售,因炒制時,要加麥麩,並需掌握一定的火候,故家庭製作不方便。另外,還有人將芡實炒焦使用,便能補脾止瀉。民間常使用芡實進補:
  1.芡實60克,紅棗15枚,花生30克,加適量紅糖,合成大補湯。有調補脾胃、益氣養生、幫助消化的功效,適用於體虛者,脾胃虛弱的產婦及貧血者。
  2.用生芡實與瘦肉同燉服。對解除神經痛、頭痛、關節痛、腰腿痛等虛症有一定功效。
  3.芡實60克,北芪15克,糯米100克,加水共煮粥。有補腎功效,可治遺精、帶下和多尿等症。
  4.用芡實粉100克,羊脊骨(帶肉)1副煎取汁液,同製成羹。食用時加生薑汁10克,調入五味,空腹分食。對濕痺、腰膝酸痛有效,且能益精氣,強心志,利耳目,強身健體。
  5.生芡實200克,鴨子1只(宰殺後去毛、內臟,洗淨血水,置於砂鍋中)。將芡實裝入鴨腹內,加水武火燒沸後改文火,放入蔥、姜、料酒,燉熬肉熟。食用時加入食鹽、味精,吃肉喝湯。對老年性支氣管炎、哮喘患者有效。
  6.將生芡實、金銀花莖葉、鮮藕各500克,先在鍋內蒸熟,再曬乾,研成粉。每次飯前取10克,用溫開水調成羹服。有減肥美容效果。
  7.生芡實50克,金櫻子20克,粳米100克,加水慢火熬粥食用。適用於老人腎氣虛弱、夜尿多者。
  8.用炒芡實50克,大米100克熬粥,或炒芡實60克,瘦牛肉100克,加調料燉爛。經常食用可強身健骨,聰耳明目。也可將炒芡實1000克研粉備用,服時取50~100克沖服。如果加些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等,療效更好。
  (編輯 王濱生)
  天高氣爽話秋乏
  江西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