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露宿病”是怎样发生的呢?这是因为人们在睡眠时,整个机体处于松弛状态,在休眠状态下,基础代谢水平低, 抗病能力下降,免疫机能降低;加之人们卧于树荫下,气温下降,人体与外界的温差也就越大,如果席地而卧,地下水气容易蒸发到地面,使机体受潮;再加上纳凉 时身体部分没有遮挡,或遮挡保暖不够,就容易引起上述症状。
这种病症的危害是极大的。人体在睡眠中,各器官活动减弱,尘土和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会引起咽炎、扁桃 体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如果身体和地面仅隔着薄薄的凉席、塑料布,凉风与地表湿气向上蒸腾常常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甚至忽然出现口角歪斜, 流口水,视神经麻痹等症。野外露宿者,还容易被蛇蝎叮咬受伤害,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预防“野外露宿病”,最好的方法是不在野外露宿。如果习惯午睡,又离家较远,可搭个简易的凉棚,以防寒露侵身。 露宿地点应选择在干燥、避风、平坦的地方。午睡时铺上席子或塑料布,有条件的最好用毛毡盖好腹部,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在野外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掌握在 40~60分钟之间为宜,月经期的女性不宜在野外午睡。
在山上露宿时,最好选择东南坡。因为那里不仅避风,而且早上还能最早见到太阳。搭地铺时,可找些干草松枝当“褥 子”,既防潮又解乏;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以免蚊虫叮咬;烧堆篝火,以避开毒蛇猛兽。一旦发生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先喝点开水,服下藿香正气水、十 滴水、金灵丹等药临时处理一下。如被毒蛇咬伤,应立即用绳带在伤口上方缚扎,阻止毒素扩散,并尽快送医院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可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用口边 吸边吐,并用清水漱口。如被蜈蚣、蝎子、毒蜂叮咬,可用肥皂水和淡石灰水冲洗,再涂上碱水或浓度为3%的氨水。如被毛虫蜇伤,用刀片顺着毒毛方向刮除毒 毛,然后在患处涂擦3%氨水,也可用七叶一枝花或鲜马齿苋捣烂外敷,如瘙痒灼痛,可外擦无极膏。
(编辑 王滨生)
糖尿病的夏季治疗
成都市‧邱吉芬
夏天一到,气温骤然升高,人们食欲不振,饮食量也自然减少,大多数人都改为摄取清淡的食物。虽然人们的活动量并 未增加,但动则汗珠滴滴,能量消耗较大。再加上夏天白昼时间较长,天热也容易引起睡眠不足,造成体内热量耗散。这种热量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加的状况便造成了 许多糖尿病人血糖下降的现象。
其实,人体内血糖的变化,与季节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一般的情况下,冬天的血糖要比春秋高,而夏天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季节。一些轻度糖尿病患者,一到夏天,血糖趋于正常,以为是病好了,便得意忘形,放松了治疗。但到了秋凉时节,血糖又会升高。
专家指出,由于夏季天热的特殊原因,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发生是因 为胰腺中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功能失调,使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而导致的。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并加速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一旦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就会升高,引起糖尿病。有关医学专家发现,人体在夏季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使胰岛素的分泌量比其他季节多,这也是夏天血糖偏 低的重要原因。
夏季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阶段,也就是说,血糖离正常值最近。不过,这一点也容易引起糖尿病患者的误解,认为血糖 下降了,可以减服降糖药,这或许是许多糖尿病患者长久血糖降不到正常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夏天血糖稍有下降,是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 切不可盲目减药,有时还要稍加剂量,等到血糖完全降至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减药。
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在夏天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