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私房話:揭秘養生大師的健康真諦 作者:中里巴人
2016-5-22 23:14:12


  求醫不如求己的秘密
  
  記得是2007年9月的一個上午,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我第一次見 到《求醫不如求己》的作者中裡巴人。當時《求醫不如求己》還沒有熱賣,但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包括我在內。雖然我只是粗略地看過,亦覺耐人尋味,尤其 喜歡書中溫情脈脈的語言,也對書中一些與眾不同的角度和理念非常感興趣。我隱約感覺到,這本貌似平常的書極有可能回應了國人對健康的迫切需求,甚至會引發 一股國人善待生命、認識自然、重溫傳統文化的時尚潮流。
  
  接下來的事情很快驗證了我的感覺。當然,這是後來的事情了。
  
  和中裡巴人的這次見面印象難忘。宴席上,中裡巴人一頭濃密的黑髮,面色紅潤,神情恬淡,言語溫和,甚至有幾分靦腆或木訥,卻有著孩童一樣的膚質和目光。與中裡巴人同坐,堪謂如沐春風。我驚詫於他這樣的氣質,在這個喧囂的世俗生活當中,他如何獲得這種定力與自在狀態?
  
  那次見面以後,我很快和中裡巴人做了一篇題為「像中裡巴人那樣生活」的對話,刊登在2007年《中華中醫名流》秋季號。
  
   記得在對話的過程中,社裡幾位年輕編輯很興奮,每天都在談論書裡的內容,興致盎然:「他寫了一本最不像中醫書籍的中醫書。如果你看過《求醫不如求己》, 你覺得最吸引你的是什麼?是中醫最為神秘的經絡學說,是耳目一新的自愈理念,還是簡單易學的養生方法?也許你和大多數人一樣,最喜歡的是書中溫情脈脈的語 言。這種語言本身已經是獲取健康的妙方,所以很多人將這本書隨身攜帶,所以這本書有了一個可愛的外號——『粉寶書』。不管你有沒有看過《求醫不如求己》, 你肯定無法拒絕像中裡巴人這樣的人,無法拒絕他溫文爾雅的品行、從容淡定的神態和源自靈魂的清澈與純美。」
  
  這段話在今天聽來亦不 過時,反倒更加恰如其分。在接下來兩年多的時間裡,《求醫不如求己》得到了千萬讀者的熱心推崇。我經常在某些場所看到有人在練習金雞獨立,或者談論如何推 腹、敲帶脈。《求醫不如求己》就這樣引發了一個養生文化現象,並正在持續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但是我發現一點:與其說大家關注 《求醫不如求己》,不如說關注其提供的諸多實用方法。這時候,新的問題出現在我的面前:一個是,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方法上,把《求醫不如求己》當做治病救 人的工具書,這與生病了把身體交給專家能有多大區別?另一個是,中裡巴人為什麼給出這樣的方法?這個人、這本書究竟要帶給我們什麼?僅僅是養生保健或預防 疾病的一種手段嗎?還有一部分人對「中裡巴人現象」心存疑慮,認為他把中醫經絡講得過於膚淺甚至庸俗了。我卻覺得,他的著眼點從來沒有局限在醫學的範疇 裡。
  
  每一份生命都是唯一的,但這唯一的生命卻又與自然界發生著萬千種聯繫,所以感覺心靈、詮釋身體時同樣會有萬千種思維與角度。這種感覺與詮釋又必須是「惟心」的,必須從心靈出發,從「心的角度」才能得到全新的領悟和洞察。那麼,如何像中裡巴人那樣去「用心」生活呢?
  
   中裡巴人的可貴之處,不僅僅是他在書裡向大家提供了一些保健養生的實用方法,不只是停留在「術」的方法論層面,而是指向生命存在的最高本體,指向 「道」。而如何破解和領悟這種「道」,僅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養生技術層面上是不夠的,這無疑需要一種智慧。於是,我萌發了深度解析《求醫不如 求己》的動意,與讀者一起去解析、去探求尊重生命所需的智慧。
  
  和中裡巴人溝通後,我們達成共識。2008年的一個深秋,我們相約進山。
  
   在山裡相聚暢談,可謂酣暢淋漓,再一次印證了我對中裡巴人的感悟。中裡巴人關注的是更為深入的心性。這是什麼呢?獨處時,他安靜得猶如處子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