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芒種謹防梅雨傷
(公歷6月5~7日)
螳螂生始鳴反舌無聲
【宜】午睡、勤消毒,注意衛生
【忌】物品發霉,疾病傳染
芒種的“芒”指麥類等有芒作物;“種”,則指谷黍作物的播種。這一時節,有芒的作物開始成熟收割,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到了播種的時候。如果過了這個 時節再播種,作物的成活率就會大大降低。因此農諺中有“芒種忙忙種,一過白白種”的說法,所以芒種又有“忙種”的意思。
芒種前 後,由於此時雨量增加,空氣中濕度加大,各種物品容易發霉,因此這一時節又被稱為“霉雨”季節。因此時正值梅子成熟之際,因此“霉雨”又被稱為“梅雨”。 同時,蚊蠅也開始大量孳生,各種疾病也更容易傳染,因此五月又有“百毒之月”之稱。由於端午節也在這個節氣之內,端午前後,人們在門楣上懸掛菖蒲,為了就 是避邪驅毒,以保平安。
在我國江西流傳著一句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說出了這個時節人的特點——懶散。因此,芒種時期要注意多做運動,以利於氣血的運行。另外中午最好休息一會,以利於體力的恢復。
飲食方面,應堅持減酸增苦的原則。
黃梅時節家家雨,不妨借用五枝湯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客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宋代詩人趙詩秀的一首《約客》,把夏夜清悠寂寥的“閒散人”刻畫地入木三分。每當讀到這首小詩時,那恬淡的心境總讓我忍不住默然微笑。
《約客》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在“梅子時節”,這一時節一般是從六月上旬到中旬“入霉”,七月上旬到中旬“出霉”。出霉後也就標志著盛夏的開始。有的說法認為“梅雨時節”是從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霉,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霉。不管哪種說法,梅雨一般都在芒種節前後。
我國南方曾流行著一句諺語:“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無日頭”就是不見日光的意思。這一時期天氣陰雨連綿,有時一下就是一星期。當然也有例外 的情況,有些年份就會出現“空梅”。所謂“空梅”,就是在這一時節本該下雨時卻不下雨,結果造成旱災。但這種情況是很少的。
李時 珍在《本草綱目》中講道:“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莓也。”梅雨時節,由於陰雨連綿,濕度很大,衣物、書籍等也都生出了霉菌。人體自然也會受 到影響。南方多雨極易引起脾濕,脾主肌肉,四肢也會困倦無力,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健脾祛濕。由於這個時候極易出汗,為了防止濕邪入侵,被汗水陰濕的衣物一 定要及時更換,並經常沖澡。沖澡可使皮膚毛孔舒張,有利於“陽熱”的發洩。但中國有句老話叫“汗出見濕,乃生痤瘡”,因此出汗時不能立即洗澡。還有人在大 汗淋漓時喜歡用冷水沖澡,這樣會使寒邪趁機進入人體,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黃帝內經》認為,養生就要“順四時,適寒暑”,我們的養生方法也應根據芒 種所特有的氣候特點而制定,首先就得做到涼血祛濕。
祛濕大家已經很清楚了,為什麼還要做到涼血呢?因為此時氣溫高,地氣熱。大家 可能有種感覺,就是夏天連大地都“蒸得慌”,這就是地氣熱的一種表現。人的腳是踩在大地上的,就像植物的根扎入泥土中一樣,因此與大地是同氣相求,這樣就 會出現血熱。所以這一時節,我們得吃一些涼性的食物。中醫認為瓜類大多屬於冷涼性的食物,如黃瓜、絲瓜、南瓜、西瓜等既能清暑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