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雲書箋 耕雲先生講述
2011-1-13 23:15:53


耕雲先生講述
示觀然
此事首須究明「本來面目」,不然恐無下手處。以兄宿根必能識得本來面目,如此則尊重者,尊重眾生平等之所以然;亦即尊重生命之核心,生命之永恆相,亦即心之原態,又名本地風光。承當者,乃承當義不容辭之使命,擔當人天眼目之重責。
努力者,須時時刻刻拱奉本心、主宰心國;本心顯指本來的心,本來的心才是永恆不變的生命本質,故亦即人人本來面目。
蓋此事非同小可,苟不盡保任之功,必難期桶底脫落也。凡此皆在求自他之解脫,捨解脫寧能秒秒皆能保持心的安祥?欲速解脫,首當去執,欲速去執,首當離識。識有何過?咎在分別取相,因見取增我執故也。此事說來並不甚難,譬如說,真理是原本如此的;真實的必是永恆的。基此,兄當不難就自己條分縷析找出生命的本質了。佛說緣生即空,也就是說,凡是靠條件組合的,它本來不真實,當然也非永恆了。
外道與聖學是相對的。凡離開自心用功的,統名外道,以心外有法故。倘肯定唯有心乃唯一真實,則可以體會得到宗門為什麼不許作道理會了。事實上,捨此本心外別無真實,或理或事只增障礙,無裨解脫。兄但向內心找答案便是正途、正道。
然此事亦急不得,急則成執,無益有損,且徐究自心,力行保任,時令清明在躬,不放鬆一念生起即可。
來日機緣正多,兄肯不恥下問,吾必當掬誠報告心得。且吾人亦應當矢志破邪顯正,豈忍令大法變質斷絕?
總之,必須尊重自他真心,承當弘道大任,努力達成目標,方不負一期勝緣,否則豈僅埋沒自己,兼亦埋沒眾生之佛性矣。
(一九七九年元月九日) 
宗門何以不許看經教?何以但為人解粘去縛,並無一法予人?此蓋「一切法門,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故耳。
掃淨有求、有得心,有學、有悟心,時時向內心用功──從反省到不貳過;從眾生平等之所以然到灼然自見與佛不別處,便能不墮外道,不遭魔擾;便能直養無害,以迄自心圓滿光明,的的見得本來面目;便能以天上界心境「過活實際人生」,從此步步向前、向上,更無迂曲、謬誤。
此事誠如古人所云:「但願空諸所有,切莫實諸所無。」何以故?本無者既空,原有者立顯。
修行總離不開向自心用功的原則。佛學又稱內學,即在區別向外求玄與向自心求答案之外道與內明。苟能明得自心,則大宇宙豈在心外?心外何曾有布大?人心與佛心又何嘗有差距?
但留意不滿、懶惰、恐懼三大毒素,時時莫讓伊出頭,時時思連根予以拔除,然後遇有空閒即專心壹志究明何者是真我?(真我、本心、本來面目原是一個),不妨用邏輯的方法層層剖析,終當摸到父母未生前的真我,確認出永恆的自己。此外閒書少看,免得分心,閒話少講,徒亂人意。唯此是布大、摩訶迦葉以迄達摩至五家分燈的修行正途,餘二但名方便,皆非真實。
以往看經研教未必毫無心得,然苟非直指人心之法,允宜全部揚棄。
歷來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並不是從外面學來的,而是藉空其所原無證得的。何不試自心分析看那些是此心原無的?若能識得本有,便是證得本心,既證本心,必有一番新氣象,必能綻現出新人格。而今而後,只須堅定不移拱奉、尊重祂就對了,秉承祂承當一切就對了,努力不懈地尊重祂,承當祂便是因果一元,行證不二,便得直驅心程就路還鄉。除此以外,尊重,尊重個什麼?承當,如何承當?努力又如何著手?深恐如蚊子吮鐵牛──無你下口處。
(一九七九年元月九日) 
凡是真實的,必然也是歷劫不變的。吾人生命可貴之處,輒為其永恆不變之點,倘肯不計時程,先全力悟明此點,然後始有加速度邁進心程之可能,亦始有真修行下手處。不然歲月淹流,人生苦短,更況「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耶?必究明此事,始有不二之條件。
此事最忌空談,只宜向自心求答案。本中道精神放鬆心情,抱著本無所失,亦不可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