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是大煩惱,從無始劫來生死輪迴之苦,均是受了愛的害,現在還不肯捨棄,真是愚癡!佈施以修捨,佛經中有所謂「一切施」,施捨到了極處,愛根自然能斷。
○ 家是貪愛束縛的根本,一般人都免不了。無家,孤苦零丁,是苦;有家,上有父母下有妻子,仰事俯畜,苦上加苦。就修行之成就來說,出家在家沒有區別。菩薩知 家是空的,家庭的集合也是因緣的湊合,故不會受家庭的繫縛。不明此理,家庭只有情愛與煩惱;明此理,要教導一家人深信佛法,淨化家庭。
○ 住的地方認作是自己的家,就被圈住了,應當作旅館,住一天算一天,就自在了。在家人如此,出家人更要作此想,如以為那個廟是我的就糟了!自己如果有一個住 處就不能遍法界現身,現在住所只能作自行化他的處所。一切相重在受用,不在所有權,有主權就受主權的約束。買一輛小包車要有存車的地方,保養管理,還要洗 車、擦車、上油、繳各種稅捐,辦理保險,種種手續麻煩極了;若要雇司機開車,還要替他安排宿舍,問題更多,等於替車服務,被他拖累。不如坐計程車,招手即 來,付錢即去,……。住公家配的房子,住一天算一天,既不要付房租及修理費,也不要納房捐,我活著的時候用它,死後誰住都行,豈不自在,何必買房子為兒女 置產業?須知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如果有福報,他還能看得上這所公寓嗎?
○ 凡夫終日忙祿,應酬既多,回家又不攝心靜慮。雖然每日早晚兩課,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寧;儘管念誦,妄念依然壓倒正念;亦從不體會到離一切相、修一切善等道 理。因之修身多年仍然隨境而轉,自己作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益處。此皆由於從來未曾攝念觀心,從未於不著相及二邊不著的道理體會瞭解,以致如此,實為可 憐!至於現在工業社會,一般人民一天忙到晚,只顧如何賺錢,在功名事業方面或有一番成就,世俗人羨其能幹,稱譽備至,其實此種人最可憐憫。因其一心向外馳 求,實與佛法根本教義背道而馳,縱能在今世富貴雙全,豈能保持永久?輾轉下劣乃必然之結果,可悲也矣!
○ 學佛人若貪慾多必然妨礙道心,錢多會使道心不堅,因有牽掛必發生障礙。
○ 對五欲六塵起貪求心,無有厭足,道業難以成就,往生淨土必有障礙。只要對於世間一絲毫貪求心都沒有,即可隨時往生,感應道交亦從此處來。佛法就是一個「捨」字,能捨得一分,道業即增進一分,捨得多道業高。若貪求無有厭足,必定入三惡道,一入惡道再想出頭就難了。
○ 六根接觸六塵,世人以為是樂,其實是苦。五欲六塵乃是生死冤家,生活苦才能激發道心。佛訓示以苦為師,太苦了必然想辦法脫離這個娑婆世界,所以生活環境不好的人未必不是幸福。
○ 世間事均是假的,人到老年患得患失之心更重,其實人生一切遭遇都是前世善惡業因所結的果,現在遇到了只有忍受;如自己想如何便能如何,佛就不把「求不得」 列為八苦之一了。人生一切境遇皆受因果律之支配,今生之財富是由前生財佈施得來的,今生的智慧是由前生法佈施得來的。有許多人發了意外之財,不但病魔纏 綿,損失殆盡,且把老本花掉,此種事例世上所在多有。所以人不必貪求,要放下一切,把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守住了,心地才清淨;心地清淨,決定往生。「看破」 是真學問,「放下」是真功夫。
○ 現在學佛的人,多數不願意離開這個娑婆世界。總要想先買一所公寓,有個安定的處住,生活求其舒適,飲食要求營養,收入總嫌不夠;生活過得富裕快樂,有空閒 的時候,研究佛法,念佛唸經拜佛,聽聽經,跑跑道場,吃吃素齋。此不過表面上冒充佛子,論其心只希望在娑婆世界多活幾年,享享清福,並不一定要往生西方極 樂世界。一有此種懈怠的心情即不可能往生,永在六道輪迴。要知學佛要下決心,一心求生,不必顧慮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