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世間,我們講娑婆世界,這個世界是染污的世界。
2 修道之人如果善於運用這個環境,這個地方正是大好修行的場所;如果不善於運用這個環境,給諸位說,沒有不墮落的。
3 雖然講六道,三善道比喻「頭出」,三惡道比喻「頭沒」,實在說,眾生在三善道的時間非常短暫,在三惡道的時間是極其之長,這些都是娑婆世界的事實真相。
4 善於運用這個環境作為自己修行的道場,古今有許多榜樣。那就是在五欲六塵繁華的世界裡面,他能捨,他能放下。
5 佛門裡面無論是出家在家的大德,真正是一個精進修行人,他決定不貪戀五欲六塵,他把生活降到最低的水準。
6 佛陀當年在世的時候,三衣一缽,這是降到最低的水準。三衣之外無長物,這個環境是修行的好道場。
7 蓮池大師教給我們,真正修行人決定不貪戀名聞利養,要把這個捨盡,要能夠甘於淡泊的生活,道業才能成功。
8 古大德的榜樣太多了,像近代的高僧虛雲老和尚、印光老法師,諸位都曉得的。一件衣服總穿三、四十年,破了再補!
9 你看老和尚穿的衣服,補釘補了多少?他們的信徒滿天下,大財主多得很,供養是不計其數,老和尚連一件新衣服都做不起嗎?老和尚不做。
10 信徒是常常給他做新衣服,新衣服一送去,他一看到哪個沒衣服穿的,他就送人了,他還是穿那個破爛衣服。一生沒有改變,不貪戀享受,不攀緣權貴。
11 不管什麼事情,能省就省。修行人以省事為第一,才能夠長養眾善之體。好事不如無事,萬萬不能多事!出家人如是,在家的高人也是如此。
12 龐居士,這是個財主。他學了佛,下定決心要了生死、出三界。他把家裡的財產、金銀財寶裝上一條大船,把這個船划到長江的江心,船上打一個洞,整個沉下去,統統不要了。
13 他以後生活怎麼辦?編草鞋。每天編草鞋賣幾文錢,過清苦的生活。有人問他:「你那麼多錢,如果不要,拿去做好事不是很好嗎?」他告訴人:「好事不如無事!」
14 你們想想這個話的味道。無事,是第一等的好事!無事是無漏業,好事還是有漏業,不一樣。
15 你看他一家,一家人個個成道。他自己要走的時候,給他太太女兒說,他要走了,要她們替他準備後事。他的女兒比他更高明,她說:爸爸,你稍微等一等,我出去一下。她出去的時候,在田野裡她就往生了。
16 生死自在,來去自如,一家人都證果。所以我們要是真修行,要放下、再放下,我們這個道心才能夠建立。
17 現在先別說增長道心,為什麼?現在咱們沒有道心,我們那個道心是古人所講的露水道心。
18 現在在此地坐著聽經,白天在這裡念佛,好像有點道心,到街上轉一下,道心就沒有了,那怎麼能成功?所以念佛念了幾十年,連個消息都沒有,什麼原因?沒放下,這是大障礙。
19 經論裡面給我們所講的,是教我們放下。什麼叫修行?放下就是修行,放下就是功夫。
20 在這個世間,決定要遵守「與人無爭,於世無求」。身心清淨,一絲不掛,這樣念佛沒有不成功的。那真是永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
21 學佛,聽經、念佛,如果不能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只好等著來生來世再繼續干,為什麼?沒法子超越輪迴,沒有辦法往生淨土。
22 也許諸位要問,來生是不是比這一生要進步一些?不見得,也許比這一生更迷惑。
23 你現在在此地,你在這個地方坐了兩個鐘點聽經,你不是這一生才學佛的。你多生多劫之前生生世世都學佛,在無量劫中親近諸佛如來,不知道親近了多少。
24 生生世世親近那麼多諸佛如來,今天還落得這個樣子,為什麼?就是因為你放不下。
25 親近佛有什麼用?放不下有什麼用?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這個我不忍心放下。換句話說,六道生死這麼苦,我不忍心離開。那有什麼法子!
26 極樂世界再好,這個地方不忍心,這個不忍心就叫你生生世世生死輪迴,永遠沒完沒了。這就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