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必須行菩薩道,因此要廣行六度萬行,這叫做 福德。以無上菩提心的因,加上六度萬行福德的緣,因緣和合,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這樣的解釋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並沒有錯。可是必須要了解,這個菩提心跟六度萬行的福德因緣,是眾生自己必須累積成就呢?還是阿彌陀佛為我們累積成就?問題就在這裏。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之〈阿彌陀經兩文解釋〉五一-五二頁)
註:經文「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的其他譯文
1.梵文漢譯(玄奘)--
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
2.梵文英譯(穆勒)--
眾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得生彼國。
3.梵文日譯(中村元)--
不得僅以微小善行,往生無量壽如來佛國。
4.藏文日譯(寺本婉雅)--
不得以少量善根,往生彼世尊無量壽如來國。
三、何謂「善男子、善女人」
再 看下面這一句:「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這就是針對上面那句的回答。也就是所謂的「善男子、善女人」,包括出家、在家, 包括善人、惡人,甚至六道四生的所有眾生,只要他聽聞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此後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都可以稱為「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善男子善女人指的是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所講的「十方眾生」。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之〈阿彌陀經兩文解釋〉五二-五三頁)
四、多善根、多福德,就是執持名號
十方眾生聞說阿彌陀佛,這「聞說阿彌陀佛」,並不只是聽人家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就叫做聞說阿彌陀佛,並不是!
而 是聽聞善知識講解傳授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的第十八願的內涵,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的來龍去脈、因果道理,信受在心,這才是「聞說阿彌陀佛」。所謂信受在 心,就是「信受彌陀救度」,而「願生彌陀淨土」,此後「專稱彌陀佛名」,這叫做信受在心,也叫做「執持名號」。執持的「執」,就是堅牢,信仰堅定,不會移 轉;「持」就是不散不失。意思是說,這個道理信受在心中,永遠不會懷疑、改變,亦即徹底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這就是「執持」。
內 心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口中自然就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所謂的「多善根、多福德」,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等於說往生極樂世界必須具 足多善根、多福德,而這些阿彌陀佛已經為我們完成,容納在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當中,讓我們心中信受,口中稱念,自自然然就具足多善根多福德。所以從這裏來 講,多善根多福德,不是我們所累積,是阿彌陀佛所累積,我們只要稱念祂的名號,願生祂的淨土就可以。因此蓮池大師說:「稱念彌陀名號,就是善中之善,福中 之福。」又說:「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誠多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這是蓮池大師的解釋。藕益大師也解釋說:「只要信受彌陀,願生極樂,執持名 號,那麼每一聲、每一聲,都是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可見所謂多善根、多福德,是只要我們「專稱彌陀佛名」。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段經文的梵文,(我們經典都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現在普遍受持的這部《阿彌陀經》,是鳩摩羅什所翻譯,目前已經發現《阿彌陀經》的梵文本)如果翻譯成漢文,也是十四個字。學者是這樣翻譯的,請大家注意聽:
眾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得生彼國。
也就是說十方眾生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靠阿彌陀佛的功德,而不是靠我們在這裏所做的善行。鳩摩羅什所翻譯為「善根、福德因緣」的經文,梵文本只有「善行」兩個字,以善行來包括善根、福德。
此 處並不是說我們念佛願生極樂世界,不必去行善積德,譬如說孝順父母、奉侍師長的善德;同時也不是不要我們去行六度萬行。而是雖然孝順父母、奉侍師長這些我 們應盡的本份,以及隨緣隨分能夠做得到的六度萬行,我們都理所當然應該去做;只是要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