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寒冷,亦必流汗,以此相狀,表於至誠。
三十餘年無別寢處,不暫睡眠;除洗浴外不曾脫衣。
護持戒品,纖毫不犯,未嘗舉目視女人。
尊敬一切人,乃至沙彌亦不受禮。
絕意名利,遠諸戲笑。
所行之處,爭申供養;飲食衣服,四事豐饒,皆不自入,並將迴施;好食送大廚供養徒眾,粗惡自食。
乳酪醍醐,皆不飲噉。
諸有嚫施,用寫《阿彌陀經》十萬餘卷,畫淨土變相三百餘幅。
見壞寺及壞塔,皆悉修營。
燃燈續明,每歲不絕。
三衣瓶缽,不使人持洗,始終無改。
每自獨行,不共眾去;恐談世事,妨修行業。
由此可知大師律己以嚴,待人以寬,而又慈悲心切,所到之處,皆蒙其恩。故《隆闡大法師碑序》讚仰大師之德風而言:「慈樹森疏,悲花照灼。」
十一、一聲佛號    一道光明
大師念佛之精至,達到口念阿彌陀佛一聲,即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百聲千聲,光出亦然,所以後世或稱終南大師  (因住終南山故) ,或稱光明和尚 (因口出光明故 ) 。
十二、較量念佛    佛像放光
又,大師在西京寺內,曾與金剛法師較量念佛的勝劣,大師發願說:
准諸經中,世尊說念佛一法,得生淨土,一日七日一念十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此是真實不誑眾生者,即遣此堂中二像總放光明。若此念佛法虛,不生淨土,誑惑眾生,即遣善導,於此高座上,即墮大地獄,長時受苦,永不出期。遂將如意杖,指一堂中像,像皆放光。  (唐道鏡、善道《念佛鏡》) 
十三、寫經十萬    變相三百
大師不愧是彌陀化身,其教化活動,可說不可思議,完全以超人的魄力在推進,據《續高僧傳》及《瑞應刪傳》說:「寫《彌陀經》十萬卷,畫淨土變相三百幅;士女奉者,其數無量。」
亦即書寫《阿彌陀經》分贈有緣四衆,其數達十萬卷,並以畫相令人欣慕,所以士女奉者,「其數無量」。
現在日本京都龍谷大學圖書館收藏有一本大師真蹟的《阿彌陀經》,此書是一八九九年大谷探險隊在中國的吐魯番所發掘。大師之真蹟進而流布到西域地方,其教化之廣,令人驚歎。
而《淨土往生傳》云:「續至京師,激發四部弟子,無問貴賤,彼屠沽輩亦擊悟焉。」
亦即大師進入京師長安,廣度民衆,傳授淨土法門,激發四部弟子,無問貴賤,甚至屠沽之輩,亦深受感化,悔改念佛往生。
十四、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佛祖統紀》卷二八如此記載:
唐朝,長安,京姓。本為屠夫,因善導大師,勸人念佛,滿城斷肉。京嫉恨之,持刀入寺,興殺害意;善導大師指示西方,現淨土相。京即回心發願,上高樹念佛,墮樹而終;眾見化佛,引天童子,從其頂門而出天童即其識神。
彌陀救度    隨時存在    隨地存在    毫無條件
不論緇素    不論善惡    剋念願生    立即得生
亦知大師    悲心感人    德人睹面    惡念全消
十五、厭穢欣淨    捨身往生
長安之道俗男女,受感化而歸向淨土者甚衆,且在大師「厭離穢土,欣求淨土」的殷勤教化之下,受到熱烈感化而「捨身往生」的信者,時有所聞,《續高僧傳》說:
時在光明寺說法,有人告導言:「今念佛名,定生淨土不?」導曰:「念佛定生。」其人禮拜訖,口誦南無阿彌陀佛,聲聲相次,出光明寺,上柳樹表,合掌西望,倒投身下,至地遂死,事聞臺省。
「臺省」即是當時的中央政府,這是道宣律師親聞所記;而《淨土往生傳》更說:
京華諸州,僧尼士女:或投身高嶺,或寄命深泉,或自墮高枝,焚身供養者,略聞四遠,向百餘人。諸修梵行,棄捨妻子者;誦《阿彌陀經》,十萬至三十萬者;念阿彌陀佛,日得一萬五千至十萬遍者;及得念佛三昧,往生淨土者,不可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