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宗風學習五篇開示
慧淨法師

(一)
(僧眾輪流背誦宗風俗諦)
背誦經文以及古聖先賢的嘉言格語,對一個人心性的影響非常的快,所以非常的重要。
在佛陀時代,經文背誦是很稀鬆平常的,因為那個時代還沒有紙筆,所以不可能有文字的記錄,都是靠硬背,然後口傳,經典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我 以前在家的時候就有背誦語錄的習慣,出家之後每天也都背很多經文,淨土門或聖道門的,或者是古德的,都會扼要地選擇。每天早上先靜坐念佛,在下座之前就先 在心中默念思惟一遍,因為那時候很純熟,很快,二十分鐘就可以默念完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也比較衰退,而且因為有些語錄很少應用到,很少用到的就 沒再背,漸漸的,沒背誦的就慢慢忘記了。所以在訂「淨土宗宗旨」和「宗風」的時候,我就想:要怎麼樣訂,才能夠淺顯化、普遍化、生活化,讓大家易持、易 背。
佛 教中,一般最熟悉的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還有五戒、十善,以及淨土門的三福,這些都很好、很重要,也都是佛法的基本。但是我 沒有把這些列進來,我是選擇比較能夠確切落實行持,而且都會使用到的,譬如:「不說是非,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不較是非。」人最容易造業的就是這一張口, 因此在十善業當中,口業佔的範圍最廣,所以在宗風裡面,針對口業而訂的內容也比較多,好像繞口令一樣——不說、不聽、不傳、不較。
除 了宗風之外,其實很多經文、格言嘉語都非常好,所以大家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而且有益身心的來吟詠背誦。不過,背是背,重要的還是要每天思惟,時間最好是在 早上,因為即使背得滾瓜爛熟了,若仍只是大腦的東西,沒有入心,還是不管用,不能成為我們的生命。必須要藉教觀心、藉境練心,使之成為我們的生命,也就是 所謂的「融為骨髓,化成個性」,這樣才有用。
我 們身體的骨、肉、血液、精氣,每一天需要靠三餐的飲食才能夠補充營養,才會有體力,如果幾天沒吃沒喝,身體就會衰竭,甚至死亡。肉體的生命尚且要靠物質的 營養,更何況是精神的生命呢?尤其是身體的根源在心(精神),如果精神的營養不夠,身體就會受影響而有病變。所以古德言:「一時不在,如同死人」。可以 說,沒有佛法的精神滋養,就不是一個人了。我們學佛的人,如果沒有持續不斷地吸取佛法的營養,那就不算是一個學佛的人了。
要 如何吸取佛法的營養呢?我們精神的食糧,必須要靠佛陀智慧的真理語言,因此每一天都要背誦佛陀智慧的語言,所以「宗風(二)俗諦.處事之道」,要把它背起 來,而且在一天的開始,都要思惟一遍,將佛陀的語言、古聖先賢的語言,作為我們的生命,作為我們一天為人處事應對的準則。
大 家想想,我們阿賴耶識中所藏的是什麼?無非是生生世世以來所累積的無明,貪、瞋、癡、慢、疑、邪見等六大根本煩惱,累積了很多很多的煩惱、習氣。一個出家 人被尊為人天師範,可是如果心中還是存著以前的煩惱、習氣,沒有佛法內涵的話,那是有愧於成為人天師範的。那要怎麼辦呢?就要時刻思惟佛陀的教法,將佛陀 的教法、智慧的語言、真理的內容經由身體力行,融為我們的骨髓,化成我們的個性,而成為我們的生命,這樣,我們展現的就會是佛陀所講的這些智慧語言的內 容。當然,這個難度很高,不能完全做得到,不過「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
宗 風的內容就像一面鏡子,不面對鏡子,就不知道容貌骯髒,也不知要擦拭乾淨。面對宗風這一面鏡子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習性,發現自己的缺陷,而更加的慚 愧;也因為面對法鏡,愈發感到自己的缺陷,才更加要面對,使自己知所改進,不能百分之百達到,至少可以做到幾分或幾十分。所以希望大家,每天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