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賣屋助學
2012-5-10 16:03:40
曾經聽過這樣的故事:一位大富豪的孫子,在貧窮農村的山峰上,蓋了一間茅屋,從此過著淡泊簡樸的生活。有人不屑的說:他有名有利,所有最好的,都擁有過、享受過,才來淡泊名利,又有何難?有人回應說:如果你有名有利,可以擁有和享受所有最好的,你可還會捨得放棄,甘於淡泊?
87歲高齡的田家炳,64歲捐資逾10億建校助學,20年後他83歲,變賣近萬呎的花園豪宅,改租千呎的公寓,為的仍是建校助學。捨得!談何容易?
田家炳,1919年出生於廣東大埔書香之家。1935年他16歲,父親田玉瑚逝世,輟學從商,照顧家庭,承繼父親的「廣泰興」商號。18歲往越南推銷家鄉瓷土。20歲戰亂,汕頭淪陷,瓷土運輸中斷,轉往印尼,經營橡膠業,白手興家,創辦「超倫」、「南洋」樹膠廠,業務鼎盛。1958年,一方面有感印尼排華風潮日盛,另方面希望兒女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毅然舉家遷到香港,在屯門建立「田氏化工城」,為香港打開人造革市場。1992年和2000年,分別在東莞和廣州成立公司。
82年和85年,捐出家財,分別在香港和台灣,成立田家炳基金會和田家炳文教基金會。
至今,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布滿中國各省,計有中學120間、小學39間、師範學校和幼稚園17間。只是大埔縣,就有11間田家炳中學。田家炳被譽為「百校之父」。同時,對大陸60餘間大學院校、香港9間大學院校,都有捐款。還有醫療院26間,公路6條,橋樑129座,最長是489米的韓江高陂田家炳大橋。另有北京自然博物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項目。
93年,國際天文組織正式把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是我國第5位獲命名的人物。96年獲英女皇親授MBE勳章。此外先後獲得美國、香港、台灣8間大學授予榮譽博士、院士學位,中國大陸數十間大學聘為榮譽教授及50餘市縣授予榮譽市民稱號等榮銜。
他謙稱自己是一名不見經傳的小商人,捐款不多,常慚名過於實,表示每一項榮譽都具鞭策及激勵,對各方厚愛,感念不已。
畢生志願:聽到琅琅的讀書聲!
慈顏白髮,和藹親切,笑容燦爛,像暖和的太陽,像鄰家的爺爺。87歲高齡的田家炳老先生,從1978年開始,捐獻家財逾10億,修橋補路,建校助學。至今捐助學校超過200間,是神州大地,千萬學子的田爺爺。
神州大地,每縣每鄉,都能傳出琅琅的讀書聲,是田老的畢生志願,是他從小就立下的志願。
田老回憶說:「16歲輟學之前,我在讀初中二年。我讀的大麻中學,是當時整個大埔縣第一間用鋼筋水泥建造的學校,又大、又堅固、又漂亮。偶然看看建校的石碑,赫然發現,原來是由很多善心人士,一百幾十元的捐贈建起來的。」
「心中無限感激!沒有他們,我們怎會有這樣的學校,這樣的教育?」
前人播下的善種子,就在田家炳心中萌芽。少年的田家炳,內心深處,立下畢生志願,願神州大地上,窮鄉僻壤裡,都能傳遍琅琅的讀書聲!
1978年,田老在家鄉大埔,捐建了第一座公路大橋「湖寮大橋」,全長155.2米,貫通大埔縣城。1982年,在大埔捐建了第一間中學「家炳第一中學」。
從此以後,田老將「田氏化工」交付兒子,自己全心全意,全情投入,為回饋社會而奉獻。目睹孩子們,一個一個的踏入課室上課的情景,田家炳說:「真的好開心!」
一分一毛的真正價值
八十七年來,生活節儉,不事應酬,清茶粗飯,以步代車,乘坐地鐵,然後走路上下班,甚至縫補舊襪再穿,田老說:「平時自己的生活,就是捨不得亂花一分一毛。因為,那一分一毛,可以用得更有價值!」
從82年開始,田老就捐出屯門和荔枝角物業的租金收入,開展公益事業。97年金融風暴之後,田老旗下物業的租金收入,大幅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