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萬—一位行醫不忘念佛的醫師
2012-5-7 19:49:07
黃金萬醫師於一九五○年生於新竹縣竹東鎮,父親是鐵路局鐵軌監工員,負責維護軌道的安全。七歲時全家搬遷苗栗後龍,黃醫師由後龍國小,經竹南中學,上新竹高中,再考上國防醫學院。
在大學以前,他只接觸過儒道思想,從大二起,和同學去松山寺聽經,聽完淨空法師所講的「十四講表」之後,發現一片新天地,覺得法喜充滿;之後,他積極地去聆聽大專佛學講座,聽過道安法師、智諭法師講經,引發更深的興趣。直到現在,他雖已畢業二十餘年,依然懷念昔日聽經聞法的日子。
除了常到北部的道場如西蓮淨苑,醫學院時期他也親近過水里蓮因寺的懺雲法師,於佛法義理和行住坐臥四威儀都得到啟示。而真正對佛法有體會是在開始去醫院實習以後,才親身感受到苦空無常。
我要如何面對無常?
做實習醫師時,必須每一科都去,看到了種種病例,有的病人在費心照顧後由壞而好轉,好轉後,一、兩天內病情突然急轉而下,死亡了,令黃醫師錯愕。剛實習時,黃醫師常為病人的死亡而難過吃不下,睡不好。但隨著工作的忙碌、病例見得多,同情心漸漸麻痺,隨之昇起的是自問:「我要如何面對無常?」
人命在呼吸間,見過威風凜凜的將領一旦面臨死亡,昔日的氣勢、信心全然消逝,他們雖曾呼風喚雨、叱吒一時,抉擇過無數大事,但在面臨自己的生死時,醫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次檢驗報告,都會令他們害怕發抖。黃醫師因此知道:面臨死亡,從達官巨賈到升斗小民,無人不懼,「誰能解決這種恐怖,在生死當中做到一心不亂?」黃醫師自問著。
醫師的工作非常忙碌,當處理著一個剛剛死去的病人時,另一個病人又推上來了,幾乎來不及為病人悲傷;整個行醫過程面臨的就是無常流轉,在醫學上是可以盡力而為,但是總抵不過無常的安排。
黃醫師反省到:於生時,即使再風光、功業再多,臨命終時仍然不能保證善終,而且,對人生多一分貪執,就多一分不捨,誰能通過無常的考試呢?翻遍書籍,唯有在佛典裡才找到答案,唯有持戒念佛、依教修持才能放得下心。
身為一名學佛的醫師,他經常想著:是否能克服生死大事呢?如果這一生,也是在恐懼、無助中,無奈地逝去,便不是他的本願。
醫學院畢業後,他選擇小兒科做為專科,因為與其它科比起來,小兒科是比較溫馨的一科,可以接觸成長中的孩童,可以見到生命的生與死,當嬰兒呱呱落地後,發出第一個哭聲,小兒科醫師便從產科醫生手中接下新生兒,看著嬰兒慢慢成長,接觸孩童的純真,令醫師也生歡喜。但是從另一個觀點看,生命的出生便是邁向死亡的開始,便開始在娑婆世界的流浪。
見到年輕生命的痛苦
兒童雖然擁有生命中最輕盈的年華,但是,不幸的孩子依然很多;大人有的病,小孩也有,有的孩子是先天智障,有的患了血癌、骨癌,有的因燙傷造成身體的大傷害,有的在意外事件中成了植物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帶來的因緣和業力,在這些病例中,黃醫師看到為人父母的無助和克服無奈的毅力。如果碰到學佛的父母,他會與之溝通生命的理念,讓父母為孩子助念、教孩子念佛或是放佛號給孩子聽,讓孩子臨終時能求正念,平安往生。他發現:學佛的父母較能溝通,而沒接觸佛法的父母常會被這突如其來的巨變摧得身心受傷,必須由時間來療傷。
以一位學佛醫師的立場,自然希望以佛法與病人結緣,在黃醫師的櫃子裡總是準備著各式各樣莊嚴漂亮的佛珠,拿來與病人結緣,鼓勵小病人和家長歡喜地念佛。民國七十九年,黃醫師從三軍總醫院退伍,在新店北新路開設「普敬小兒科」,名字是智諭法師取的,含有師父的期許,要敬重每一位前來求診的眾生。
事親至孝
黃醫師事親至孝,但是他認為孝順不僅是物質上的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