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佛,見人如佛;心中無賊,《天下無賊》
2012-5-7 19:23:19
馮小剛這人骨子裡有佛緣,或說有某種和佛結緣的企圖。《大腕》的個別地方已經點了題,《手機》雖然轉向浮世繪,但若細看其實也有隱隱的因果輪迴,到了《天下無賊》,這個意圖突然變得非常明顯了,因為它通篇講的可能就是一個主題:度化。
一個傻孩子篤信「天下無賊」,兩個香港來的賊被他感動了,出頭為他和一夥當地賊周旋,一來二去竟死於非命。下場雖然不妙,但總算迷途知返,這在佛教思想裡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很高的境界。問題是,我們不知道馮小剛會怎樣具體詮釋這則佛理,馮爺的電影畢竟是「世俗文學」,這樣的立意和他的美學習慣似乎是相沖的。現在,馮爺偏是卯足了勁要給天下人講一個《天下無賊》的故事,這麼多年,他頭一回橫下心來把隊伍帶出了北京城,跑到這麼老遠的地方來整一個東西,這將近知天命的「喜劇之王」,用心可謂良苦。
與佛的一次美麗邂逅——淺析影片《天下無賊》的主題意蘊
「前念迷即眾生,後念悟即佛。」
———《壇經》
不可否認,馮導就像是中國電影的一面小旗,雖然不能一呼百應,代表所謂主流的趨勢,但尚能為疲靡的國內影業隊伍帶來一絲希望,或指明一點方向之類的,至少也能使一部分人願意走進早已陌生的影院,去做一場或悲或喜的屬於自己的夢。當我初次得知影片定名為《天下無賊》時,自然的就想起了孫中山先生倡導的「天下為公」,先生為了實現「天下為公」的偉大理想,一生奮鬥不息,但也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天下無賊」在境界上肯定不能同「天下為公」相比,但也只能是一個美麗的夢。連馮小剛自己都說「有人問我相信不相信天下無賊,我肯定不相信,但是正因為我不相信,所以我才要拍一部關於天下無賊的電影。」馮小剛的魅力其實正在於此,他通過眾多明星出色到位的表演、扣人心弦的火車角逐、蒼涼壯美的高原景色、悲切的背景音樂,用豐富的富於變幻的鏡頭語言把一個根本不可能的夢編織的如此入情入理、引人入勝,在心甘情願的掏出鈔票的時候又情不自禁的歎息感動。說的抬高一點,影片給人一種「大片」的感覺,是一道名副其實的視覺盛宴,並直逼近人的內心。對目前的中國電影業來說,實在太需要馮小剛這樣的人才了。
暫時撇開這些不談,我們專門來看看這個「夢」到底想要表達點什麼。其實在走進影院之前,我對影片的大致情節什麼的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一對作惡多端的賊夫妻,由於一個偶然的機緣,結識一個淳樸的打工少年。或許是西部廟宇神靈的感化,或許是內心善良靈魂的甦醒,或許是少年不設防心靈的感動,亦或許是女賊腹中小生命的促使,反正他們在經過一番心靈的掙扎後,終於決定向善,一路保護懷揣六萬「巨款」的傻根,與另一群賊鬥志鬥勇,做出了一次靈魂的壯舉,且賊公並最終為此獻出了生命。與《手機》的刺骨淒冷相比,《天下無賊》是溫情脈脈的,它的立意也比前者更勝一籌。而且在同樣展示陰暗的同時,《天下無賊》讓你看見了希望,並直接追問你的靈魂。
我覺得馮小剛在本片中所追求的境界,十分的類似於佛教中的某些教義,作為信佛的馮導想通過電影來宣揚佛法,他在有意識的把觀眾引向這條道路——與眾生十分接近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闡提皆得成佛」、「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等理論和「頓悟成佛」的思想,讓觀眾與「佛」來了一次近距離的美麗邂逅。我們可以在影片中看出這種影子:影片開頭雄偉神聖的拉卜愣寺的全景關照、罕見的天象(據說被稱之為「雅各天梯」的)、女主角和人群在寺廟前虔誠的頂禮膜拜的多角度的速寫、傻根和他那群專靠修建廟宇吃飯的手藝人、蒼涼荒漠的高原與群山,甚至是傻根與狼群在高原上和平共處的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