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紅塵修法,實踐修已利他
2012-5-4 23:38:03
三度徘徊鬼門關
李連杰笑稱自己一介武夫,李連杰幾度經歷死門關徘徊,看透人性矛盾,體認生命無常,肩負起傳達佛教理念的義務與責任。
文/高毓霠攝影/彭成淇、江建勳
面對無常更珍惜每一天
李連杰在修佛前已經領悟道,金錢與名利不能保證快樂的道理,後來他更在西藏七天學習面對死亡。有人好奇李連杰為什麼要去西藏修法學習如何死亡,他說,「因為了解死亡,才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家人以及現有的一切啊!」
很多人都說,修佛後的李連杰不再同以往一樣沉默寡言,對很多事情都變得侃侃而談。在修行當中他體悟的人生的無常,所以珍惜生命,把握當下,才可以在生命中締造出美麗的花朵,也才能展現生命尊貴的價值。
他不諱言自己還是個低調的人,但是經歷過海嘯,令李連杰明白生命無常,每次出門前都會跟太太利智說:「我這次出去,不一定會回來啊!」因修行而學習面對「無常」,對李連杰來說如活在死亡邊緣,將每天當作最後一天去對待,他鼓勵大家要在無負擔狀態下,珍視活在當下的美好。他深刻認為,這樣看似消極地對待生命,反而卻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
「愈接近佛法,愈能將貧富榮辱看得開,而這不是看破紅塵,而是看透紅塵。」所以他選擇一邊生活、一邊工作、一邊修行,因為佛法遠離生活也不好,在大染缸中修行亦能表現最大的智慧。
學習佛法獲得內心富足
李連杰透露在十六歲青春年華時,就已經對哲學產生了興趣。當時的他有各類級別的武術金牌,在人們稱呼他「全國全能武術冠軍」的同時,也讓他深思自己若是全能,是否就無所不知,因為他要在自己未知的領域上多所著墨才是,也在這樣的境遇中,他開始接觸哲學,漸漸地,他便發現自己並非無所不知。
從小就熱愛佛教文化,不斷自省「人的物質需求無止境,又如何能在精神層次上提高自己。」面對工作與修行,他選擇肩負起傳達佛教理念的義務與責任,雖然他還是謙虛地表示自己還未感悟,但是佛法對於他的性格與人生都產生了許多變化,「我能以更達觀與寬容的心看待一切。」他也指出,潛心修佛,知足常樂,最重要的是達到精神與內心獲得真正的富足。
對於人性的矛盾,李連杰也明白地說:「其實我們的心是『需要』和平的環境,可是人們『想要』的卻總是刺激與對立。」人性就是在這樣的矛盾之中拉鋸,唯有走出這樣身心靈撕裂的輪迴枷鎖,才能看透人生的珍貴。
用下半生實踐利他無私
有人問李連杰是不是愛說教?他則心平氣和地說:「我有說,但聽的人懂不懂、做不做呢?小時候媽媽要我出門時要注意車子,颳風下雨要多穿衣服,出門記得帶衛生紙。我聽到煩,直到有一天我上洗手間沒衛生紙可用,才後悔沒聽媽媽的話。就像沒聽過夜裡女兒發燒難過的哭聲,可能永遠無法體會為人父母的心情。」所以他認為,「我聽過,不如我聽懂;我聽懂,不如我會做」,尤其修行絕對要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去年,李連杰在印度拜見一位大師,李連杰提到一位中國偉人一生是「四過、六功」,當時的他自許「七過、三功」,師父笑他說:「蓋棺時,如果你一生的時間有百分之一用作無私的奉獻,就非常難得了!」這次來台灣,李連杰和聖嚴法師通電話,法師也送他「無私利他」四個字,李連杰堅定地說:「未來我要不遺餘力地去實踐這四個字。」
積極投入關懷自殺問題
在名利前沾沾自喜,就會陷進貪嗔痴的泥沼之中。近來李連杰時常參加青少年座談會,他強調,每年都有許多年輕人自殺,讓他感到這些年輕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選擇輕生而深感痛心。「在全世界五、六十億人口中,每個人都是彌足珍貴的。人應當好好做好自己,同時學習將自己的愛心給別人,這很重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