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偉禪的心願
2012-5-4 23:24:13

  去年十月底,在曾志偉居士的發起和積極推動下,香港首度舉行了《萬人禪修》,為西方寺籌款。
  
  《萬人禪修》這個嶄新意念提出來的時候,舉腳贊成的不少,反應審慎的更多。基於種種理由,很多人都預計難度甚高,是以不約而同的潑點冷水,讓勁頭火熱的曾居士降降溫。
  
  志偉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困難不少,見招拆招。
  
  《萬人禪修》舉行的大概十天前,曾志偉抽空飛往台灣,參加法鼓山的《精英禪三》。懷著滿心的禪悅下山,準備迎接萬眾期待的《萬人禪修》。
  
  然而,就在這談禪、說禪、坐禪的高峰期間,志偉鬧出酒後罵人的新聞。
  
  事過境遷,曾志偉真情剖白。



  經常主持大型籌款活動的曾志偉居士,根據多年的體會與經驗,深感香港佛教界一直缺乏具代表性的大型慈善籌款活動,而又能每年繼續舉辦的,例如公益金百萬行、苗圃行路上廣州、宣明會的飢饉三十等等,都是有聲有色而成為家傳戶曉的善舉。
  
  話分兩頭,曾志偉一直很希望與永惺法師結緣,為西方寺籌款,去年因緣和合。但是做甚麼好呢?「要嘛不做,要做便要做個大型的、有新鮮感的活動。希望能夠每年舉行,為不同的機構籌款,並能夠發動所有的佛教道場都能參加。」


  當年短期出家的心靈震撼,令曾志偉念念不忘禪坐,何不就舉辦《萬人坐禪》?「坐禪籌款,既可以做善事,更可以得到內心啟發,多好!香港人忙碌,平時難得有機會安靜下來,藉著坐禪的機會,正好收攝身心,體會禪妙。加上那麼多人聚在一起,聽開示、禪坐,那份懾力一定很強大。」
  
  躊躇滿志的志偉,懷著《萬人坐禪》的意念,向各方大德推介,大家都很支持,不過卻有所保留。
  
  「不少人潑冷水!最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一個道場的活動,很難吸引其他道場的弟子參加。他們提出的顧慮,是在鼓勵我們之餘,也給我一個心理準備:萬一效果不好,也不要失望。」
  
  《萬人坐禪》就在熱情與忐忑的交織中展開。
  
  第一個月,報名的反應很慢,以後每個星期的進展都不太積極,若按照當時的增加比例推算,肯定不會超過一千人。大家都擔心,就連永惺法師也說:究竟行不行的?不如改在學校舉行吧,不要訂那麼大的場地。
  
  問他有沒有擔心,他這樣說:「我做事的心態是隨緣,發起了以後,能承受多少便是多少;它的緣份是多少便算多少。攀緣是沒有用的,最重要是反問自己有沒有盡心盡力?出發點是否正確?如果這兩者都問心無愧的話,結果是不重要的!如果只有五百人來,便表示只有這五百人有緣。再從這五百人作為將來的緣起。如果到頭來很少人參加,便表示可能時候還未到,要待日後其他的機會。所以真的毋須擔心緊張,而擔心也沒有用。」
  
  眾願成就,臨近舉行《萬人坐禪》日期的兩個星期,報名者蜂擁而至,大家都樂透了!曾志偉反而是一派平常心,「我不需要太多人,來者最重要是有心。」
  
  結果二千多人來了,而且都是有心人。「我最感動的,就是當初報名禪座一整天的人,只有小部分,大部分只登記隨喜禪坐,隨時可以離開。想不到禪坐那天,大部份的參加者都坐滿整天,直到大會結束。有些人中途有事,必須離開,他們問:我可以辦完事情後,再回來禪坐嗎?現在還可以叫朋友來參加嗎?」
  
  「我看大家行禪的時候,不少人流下喜悅的眼淚。我很開心。這已經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了。」曾經參加禪修的志偉,他所謂的效果,是禪修過程的身心體會,語言文字不能充分表達,只有禪坐者才有感受。
  
  曾志偉的禪修體會


  大概七年前,曾志偉到台灣佛光山短期出家,七天來體會深刻。
  
  那次他帶了一皮箱衣物報到,師父說不用開箱了,原來他們連內衣褲、毛巾牙刷都準備妥當。
  
  「我第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