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戒賭,自我增值
2012-5-4 23:23:17
圖/陳東
陳東,以研究食療著稱的香港著名廚師,經常亮相於各大電視台以及報刊,曾撰寫報紙飲食專欄和著書,現設chantung.com網頁,內容圍繞保健食療,精彩豐富。
傳媒介紹陳東師傅,多不勝數,讀者對陳東已經耳熟能詳。這篇訪問,改談一個新鮮話題:陳東戒賭記。
先說陳東的賭博歷史。「我幾歲大便開始賭博。三、四十年前的香港街市,必有賭檔,過年過節更熱鬧,我母親在市場賣菜,賭牌九、十二支,我留意荷官的神情、動作,懂得祝路,經常贏錢。」
陳媽媽嗜賭,陳爸爸也不甘示弱,「我父親賭馬,更教曉我賭牌九,我小時候已經做打荷,正是多門手藝。」就因為「幼承庭訓」,陳東自問是個賭術又雜又精的人,「天下間有甚麼賭的地方,必有我的足跡。」
七十年代,陳東到澳門葡京當廚師,近水流台,賭個落花流水,賭足十二年,甚麼中西洋賭法無所不精。
「我曾經贏過幾千萬,連老闆也找我請槍代賭。一個小時贏上千萬並不出奇,老闆也即時打賞幾十萬。」聽來風光,但賭仔那有隔夜財?輸輸贏贏,身家只剩得一層樓。
賭贏的失落
圖/陳東
這位資深賭徒九六年皈依三寶,成為願炯法師的徒弟,「皈依的那一刻,突然發願戒賭。此後洗手不幹。」過程絕不曲折離奇,如此平淡而已。
回首前塵,東哥的賭後評述,「香港人的貪瞋痴最大,因為追求好的生活,想飲好酒、想享受,而貪瞋痴最大的落實就在賭博。我認為香港人有八成在賭,只不過在不同途徑,例如賭馬、六合彩、麻將、炒股票。」
賭博之吸引,是可以扮專家。半輩子都可以重複某一次凱旋的故事。不少人因賭而變窮,皆因妄想,以為賭可以改變一切,可以絕處逢生。但是陳東一針見血的說:「縱然精通賭術,逢賭必贏,也沒有用,到頭來沒覺好睡,失落更多。」
聽得多輸錢的崩潰,但未理解贏錢的失落,陳東親身體會:「贏也不見得開心,雖然贏夠,但是心癮未夠,只要賭局還未散,心魔還會不斷作祟,令你心無寧日。或者埋怨為甚麼落注咁少?不把九代輸掉了的錢連本帶利贏回來?」
東哥說,人的最大敵人是心魔,而賭錢的心魔格外得人驚。「賭仔心態不一定是為了贏錢,很多時是為了心癮,輸也要去。夜馬亂局,望僥倖中個大彩池,做夢也可以講上幾十次,滿足認叻心態。賭仔更有慣性輸錢心態,賭仔命賤,有錢在身便不舒服、非要統統輸掉,才肯乖乖回家。」
「賭是病態,會上癮的,越賭越大,越賭越長,它比吸毒更害人,因為吸毒不可以一次過吸多量,但是賭錢就無限制,所以它比毒癮更毒。」
能賭也能做大事
誰不知道賭博的害處?但是沉迷者樂此不疲,陳東分析原因說:「人最大的敵人是無聊,需要某些寄託。香港就以賽馬為例,雅俗共賞,上流社會、販夫走卒無分彼此,各有各的方法與心水。馬會固然做了很多善事,但也導致很多年輕人沉迷,不少青年人口袋幾十塊錢,戴著耳機衝過馬路落注,贏不會贏多少,但是很有機會賠上命。」
對於各路賭海精英,過來人陳東有肺腑之言:「賭錢要講腦筋,腦筋可以令你贏錢的話,放在別的地方也同樣可以賺錢。在賭場動腦筋,贏了,到頭來也是輸,因為你損失了時間精神。如果同樣的時間精神花在正行事業,收穫可以更多。所以說真富無賭。」
有這點理解,陳東戒賭大有理由。「想當年沉迷賭馬,看馬有點心得,與馬圈中人又相熟,已經賭得爐火純青,一個馬季下來,進帳一百幾十萬,真是意氣風發。為甚麼不賭?實在太花時間。那時候我寫報紙專欄,都有幾十萬,得一失一。專欄結集成書,又有收入。現在上網、搞藥材,以後發展更多,甚至有一天我的企業會上市。嗜賭就不可以有這些成就。我戒賭以後,多時間做自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