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闍世王的悔悟
2012-5-3 14:56:11
  王舍城有一位阿闍世王,生性殘暴,行為詭異,遇有不稱心的事,就怒極恨極,佛說的強烈貪飲、憤怒和愚癡三煩惱,他都兼備了。這種性格使他凡事只重眼前,不想將來。只知兵拼命追求目前享樂,遠離周圍的好人,重用壞人,結交一群奉承阿諛之徒。因為他盲目追求現世的快樂,竟連既無缺失,也無罪過的生父也殺死。這種罪孽讓他也得到報應--滿身是腫瘡,致使無人敢靠近他的身邊。國王自認作惡多端,深知這是報應,有生之年,必須承受這種痛苦,將來死後也得嚐盡地獄的煎熬,和寒暑的折磨。這時候,他才心生畏懼,念念不忘末來悲慘的報應。每天心驚膽跳地過日子。只有母親--韋提希夫人依然本著慈母的愛心,到處找尋良藥,替他敷治,希望兒子早日痊癒。不料,藥物敷得愈多,腫瘡反而愈惡化。有一天,國王對母親說:
  
  「我知道身上的腫瘡,完全來自心埋。並不是生自肉體。即使世上有人能替我治療身體的肉瘡,恐怕也無法治好心中滋生的腫瘡。」
  
  有一位大臣名叫月稱,他擔心國王的病,特地進宮探訪:
  
  「大王,您的氣色沒有好轉,不知您的病是身病呢?還是心病呢?」
  
  「我的病是身體的,也是心理的。因為我年輕時殺害了根本沒有罪過的父王,取得王位,所以才會得這種怪病。此時去請教有智慧的人,都說凡犯五逆罪者,必然會下地獄。我已經犯了五逆罪中的第一項--殺父之罪,將來必下地獄。而現在活在世上,當然也得苦嘗身心的病痛。不論何等名醫,也不可能醫好我的病。」
  
  「大王呵!您不必過份擔憂
  
  如果憂慮懊悔,那麼,憂愁會更加嚴重,
  
  正如有人貪睡,他會愈睡愈多;貪、淫和嗜酒也一樣。
  
  大王提到地獄的事,但是,到底誰曾去過地獄呢?那裏果然有大王所說的事情嗎?所謂地獄者,不過是一群狡猾之徒提倡的。現在,有一位鼎鼎有名的醫生--富蘭那來到王舍城,他修清淨梵行,經常向許多人宣揚無上的悟道。他屢次這樣說,世上沒有所謂惡業的存在,所以也沒有惡報;同時亦沒有善業存在,當然也沒有善業的報應。既無善惡之業,也無善惡之報,善業惡業全是一樣。誠如前述,這位名醫現在來到王舍城了,大王應該讓他醫治您的病呀?」
  
  「只要他能醫治我的病,我倒樂意去見他。」
  
  另外一位名叫藏德的大臣,有一天臨朝時上奏,亦提出同樣的疑問。
  
  國王虛弱地回答:「我的病是身心兩種。以前對於不合心意的人事,我會憤恨交集,缺乏智慧的眼光。所以才親近(人+妾)臣,聽信讒言,而加害毫無罪過的父王。以前,我曾聽過智者的詩偈:
  
  對佛僧與父母,不懷好意者,
  
  凡造惡業者,都得接受地獄的果報。
  
  從這首詩偈看來,可知我正飽嚐身心疾病的煎熬。不論任何名醫,對我的病都會束手無策。」
  
  「大王,您擔憂沒有用。本來,法有兩種,那就是出家法和王法。倘若依照王法,殺父也不算犯罪。它正像一種迦羅羅蟲,須要打破娘胎才能出生,這是那類蟲的出生方式,這跟打破娘胎不犯罪一樣。兒子殺死父王,繼任王位,屬於治國之法。所以,即使殺死父兄,也不算犯罪。但若依照出家法,縱使殺死一隻蚊子。也是罪惡。不過,請大王寬心,不必擔憂,愈是擔憂,苦惱會愈多。大王說,世上沒有名醫,能醫治身心之病,這種想法不對。現在,有一位名叫末伽黎拘全離子的聖人,正在王舍城。他為人慈悲亦經常說:「一個人的身體,係由地、水、火、風、苦、樂、壽命七項構成的,它們不受任何傷害,世上也沒有東西能加害它們,它們也不會被殺害。」他常常能消滅世人的重大罪孽。倘若大王肯親自去訪他,相信大王的苦惱也會很快消失。」
  
  有一天,一位大臣名叫實得也來探病。
  
  國王亦告以實情。
  
  實得聽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