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王之道
2012-5-3 14:55:20

  有位憂填王,在心情苦惱之時,特地走訪釋尊。
  「世尊,近來有一個婆羅門來看我,當面指責我的不是。但是,我不以為自己有何不對,儘管他再三指責,我也難以接受。不久,另有一個婆羅門非常讚美我。但是,我一點兒也不歡喜,因為我自以為沒有什麼值得稱贊的地方。所以,有一天,我獨自走到人跡罕到之處,靜靜地沈思。那就是怎能知道國王的真正錯誤和功德呢?只要獲悉此事,我會樂意捨棄錯誤,修福積德。那些婆羅門是不是真正能夠了解國王的錯誤,與功德?而後指點我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答案。世尊是精通萬事的智者,能夠洞悉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依我看,世尊一定知道國王的真正過失與功德。我今天來訪世尊,就是要請教這件事。世尊呵!可否請您解說?」
  「大王,我明白你的來意了,現在就讓我來說明國王的過錯和功德,國王的衰損門與方便門,以及宜愛之法。」
  佛陀便為優填王解說五項問題了:
  『先談國王的過失,大概可分成十種。倘若具備這十種過失,則不論國庫怎樣充實,或有多少輔佐的賢臣,以及擁有多少大軍,國王仍然不能扮演理想的角色。這十種過錯是:一、出身低微,二、情緒小舒暢,三、性格兇暴,四、耽於兇猛,五、苛情寡恩,六、心性乖僻,喜聽諂媚,七、不思前顧後,不守法則,八、不行善法,九、全好壞不分,十、胡作非為。
  第一,國王的出身低微。就時指國王的血統,即使出身王族,也是來自卑微的母體,或苦身為大臣,國師及高官的孩子時,經歷卑微。
  第二,情緒不舒暢,意指繼任王位之後,凡事受到大臣、國師和群官的束縛,行動處處受到妨礙,以致心情難以順暢。
  第三,性格兇暴,意指群臣的作為稍有不合己意,就當面斥責,或說粗話,甚至在憤慨之下,當面拒絕,或在大庭廣眾之前,謾罵群臣,即使不至如此,內心也很怨恨或怒不可遏,這些都是兇暴的作風。意即面對的兇暴、怨恨的兇暴、突然的兇暴,持續的兇暴等,皆是國王極端兇暴的性質。
  第四,耽於兇猛,意指臣下稍有過失,或行為不當時,則暴跳如雷,取消他的食祿,奪走他的妻妾,科以重刑等,都是耽於兇猛的作風。
  第五,苛情寡恩,是指群臣或侍衛們在某方面表現卓越,值得賞賜時,僅作口頭上的安慰,而不肯賜予厚祿,封官或獎賞,口惠而實不至,均代表國王的苛薄寡恩。
  第六,國王的心性乖僻,聽信諂媚,意指群臣之中,有的貪婪無厭,呼群結黨,存心不良,行為不正,而國王卻偏愛他們的建議,最後從使國政衰敗,這是國王愛聽邪佞之言的後果。
  第七,不思前顧後,不守法則。遇有應該仔細思考的事,而不肯去思考,不能知人善用,賞罰不明,不讓群臣發表意見,致使群臣不敬國王。彼此糾紛不已,皆非國王應有的作風。
  第八,不行善法。意指只知這個世界,而不信另一個世界,由於不相信未來善惡的果報,所以不知羞恥,一切隨心所欲,胡作非為。這是國王不行善法的表現。
  第九,好壞不分,忘恩負義,不懂大臣、國師和群臣等事,亦不知忠誠、技藝和智慧的差別。由於自己不明是非,才會視不忠誠者為忠誠,視忠貞之士為叛臣。把不學無術者,誤為精通技藝者,反視精通技藝者,為不學無術之徒。同時搞不清善智慧與惡智慧的差別,結果賞罰不明,群臣之間,紛爭迭起,致使國王的威嚴掃地。
  第十是胡作非為,國王隨心所欲,不分輕重,沈迷於財欲、色欲、食欲、名欲和睡欲等五欲裏,說做不做,就是縱任放遠的行為。
  如果國王犯了以上十種過錯,那麼,不論國庫多麼充裕,或有多少賢臣,與軍備,也都沒有用處。十種過失的第一項,屬於國王出身的過錯,其他九項為國王自身的失誤。
  現在談到國王的功德。這方面也有十種,第一要出身良好。第二有大自在。第三是性格不兇暴。第四是不憤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