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居士
2012-5-3 14:52:40
在毗耶離城裏,有一位名叫維摩詰(居士)的長者。他是釋尊的崇拜者,長期以來,就對佛做各種供養,常常行善,聆聰佛的深奧義理。所以,他現在不但精通深不可測的大乘之道,也因懂佛的教理,而開悟了。得悟後的維摩詰。慈心悲願有如大海般浩瀚無際,他是位很難得的在家信徒。因此,以釋尊為首的一群佛弟子,帝釋天王、梵天王,和凡界的人士,無不稱贊他的德行,以示敬意。
有一次,維摩詰為了方便引導世人,乃示現病重,躺在床上,痛苦呻吟叫著。那些崇敬他的人聽說他患病在床,上至國王大臣,下至富翁,居士和波羅門等,舉凡有聲望和地位的人,都紛紛前來探病。他對這群訪客說:
「蒙你們來看我的病,我十分感激。不過,諸位要明白,人的身禮並不能永遠存活。它不是永恒的,它既不強大,也無力量,更非牢不可破,總有一天會腐朽消失。大家不要對這個無法依賴的肉體,執著不放。我們的肉體正像泡沫的聚集,既不能拿,也不能紮。我們的肉身只不過像從業緣露出的一個影子。它像浮雲般,頃刻間會變化消失,也像閃電般片刻不留。這具身軀可說不是統率一切的我,既無壽也無知,它是充滿汙穢的肉體。
諸位不要執著於這樣既不淨,而又像浮雲般捉摸不定的肉體,應該追求更永恒,並且充滿生命與光輝的佛身。諸位不需要擔心我這種像泡沫般的疾病,你們特地來探病,我反而說一些怠慢的話,也許令大家不高興。不過,我也是為諸位著想,完全沒有惡意。」
他面對來探病的訪客,解說無常、苦、空和無我等四相,指點他們不要依賴泡沫般的肉體,而應該設法得到常住的法身。
訪客聽見他的說法,一種渴求佛道的菩提心,立刻洶湧而出。訪客離去後,病房頃刻就寂靜下來,他在病床上暗想:「我現在生病痛苦,何以大慈大悲的佛陀不來探望、安慰我呢?」實則,還在精舍裏為群弟子們說法的釋尊,早已知曉他的心意,就命令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
「舍利弗,你不妨去看看維摩居士的病」
「世尊的教示,我本不敢抗命。但是,我實在不想去看他。」
「為什麼呢?」
「說來不好意思。以前,我隱居在山林深谷裏,正打坐修養身心時,維摩居士走上前來,指責我修行不當:『舍利弗,你逃避人世,跑來深山閒居,只知打坐靜修,這種念頭怎麼行呢?大乘的探妙哲理是指所有場所皆是空,不承認彼此的相對待才有價值。像你那樣認同一切事物的存在,卻跑來深山裏隱居,而心神散亂,無法離開這顆心。』
由於這段不愉快的經驗,現在要我探望他的病,總覺得很不自在。」
「原來如此,那就不勉強你了。」
佛回頭命令目犍連說:
「目犍連,你去安慰他好嗎?」
目犍連被佛一問,躊躇地說:
「世尊,您要我去恐怕不方便。」
「怎麼,你也不去?」
「世尊,以前,我正在毗耶離城郊外對一群居士們說法時,維摩居士走來指責我說:『大目犍連,你雖然向居士們說法。其實,你這種弘法方法不恰當。像你這樣知識淵博的人,可不能說出低俗的教理。那樣說法不能給予大家任何好處。本來,所謂法者,倒不是一定要做聲聞、緣覺和菩薩之類的法,因為宇宙萬物的實體皆是空的,而且一律平等。所以,眾生、我、壽命、人、美與醜等等區別全不存在。你應該要從這個現實來說法。』
當時,我不曾反唇相譏,現在要我去看他,實在心有疙瘩。」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也拒絕去探病。接著,釋尊把苦行第一的大迦葉找來:
「迦葉,你辛苦一趟,去探訪維摩的病況好嗎?」
「世尊,我也不方便去。當年我正在一個貧苦村莊托缽時,維摩居士特地蓄意深刻地回頭看我,並指責我的托缽行為:『大迦葉,你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