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真正富裕
2012-5-3 14:51:05
  古代的舍衛城裏,有一個窮困潦倒的漢子--須賴。雖然,他赤貧如洗,但卻非常有修養,自制力極佳,絲毫不將貧苦放在心上。他所以會有加此修養,在於他一直確信釋尊的教理,才能忍受極端的困苦,和諸方的引誘,堅苦卓絕,忠貞純潔,在正大光明的佛道上,腳踏實地,逐步前進,堪稱一位罕見的善行者。
  
  天界的帝釋天王,運用天眼,發現舍衛國貧困的須賴。須賴以金剛那樣堅定的精神,致力於善行,既不動怒,也無肮髒與缺陷,不論行、住、坐、臥,經常都保持威嚴和禮節,寡欲知足,竟不在乎世人津津樂道的名利,反而粗茶淡飯,衣著樸素,安之若飴。他雖然家裏貧困,但每隔幾天必參訪釋尊,供養禮拜,聆聽教義。帝釋天王看見一個珍貴的實況:那就是須賴去禮佛時,常常有幾百人跟隨著他。凡塵裏充滿著奸惡、迷妄與苦惱,而須賴居然能保持純潔與善良,對於行善能劍及履及,不尚空談。帝釋天王看見這種情況,忍不住對他有某種恐怖與懷疑:
  
  「我可大意不得。凡塵竟有這樣的善行人,恐怕不久連我這天界,也會被須賴搶去了。我還是下凡一趟,問他為何要行善?廣積功德,要求什麼道呢?」
  
  帝釋天王盤算後,即刻化身幾個人,直往須賴的住處。接著,大家異口同聲,指他叫罵:
  
  「須賴這個窮小子。」
  
  須賴在家裏聽見一群陌生人,在門外謾罵嘲笑,視若無睹,不發一言。本來,帝釋天王預料對方必會在憤怒之下,反唇相譏,誰知他竟不為所動,帝釋天王倒有些失望了。
  
  於是,他們改拿著瓦石、刀杖去迫害須賴。然而,他竟能忍受百般的侮辱,無嗔怒之意。反而對於迫害者懷著慈悲心,一點兒也不生氣。帝釋的第二種試驗,顯然亦慘敗了。帝釋老羞成怒,再度化身,走到須賴面前威脅他說:
  
  「好傢夥,那麼多人罵你,你卻默然不語,他們用瓦石、刀杖要害你,你也毫不生氣。倘若他們要殺害你呢?」
  
  「這樣問我未免太笨了,罵人是不善的行為。縱使有人想用刀劍殺害我。我對他既不憎恨,也不憤怒。不論如何,罪福必然伴隨兩種結果...。凡做善事的人,會得到天界的善報;那些犯罪的人,會墮入惡道裹。縱使我不報復這些人,但是,他們也難逃自作自受,造業自得的報應。也就是說,自然的因果律會制裁他們。因此,我並不憎恨那些想迫害我的人,反而十分同情他們。」須較淡淡地回答,接著朗讀一首詩:
  
  「凡播下苦種的人,會得到苦果的報應。
  
  凡播下善種的人,會收到善果的報應。
  
  上人忍辱不埋怨,智者守規矩不犯罪。
  
  身、口、意三業清淨,福德雙修的人,經常置身在安樂中。」
  
  帝釋的陰謀和詭計,照樣不能動搖須賴的堅定意志。帝釋的第一項計劃失敗,就採用第二項策略,他一面化身七寶金塔,重現在他的面前,一面化身成許多人,走到他的身邊。那些人對須賴指著金寶塔說話,企圖誘惑他:
  
  「須賴,你還是將眼前的七寶金塔收下吧!你不妨用它來佈施,廣積福德,添購新裝,買些佳餚,享受口福不更好嗎?你為什麼不把眼前層層堆積的七寶塔收下呢?」
  
  「我很感激你的好意,不過,我目前的貧困,乃是過去世的報應。倘若我現在輕易接受這個珍寶,那麼,我來生會更貧困,一輩子也不能與貧窮斷緣,所以,我不願收下這個寶物。」
  
  「這不是過去與來世的苦樂問題,而是我們應該在現世裏盡情享樂,過著歡天喜地的日子才對,不要總是提到堅苦卓絕的車情,你還是收下吧?這才是脫離貧苦的最好方法。」
  
  「你說話未免太強辭奪理,把不實說成事實,正是鬼迷心竅者的話,也是智者所擔心,更是明智者緘口不提的話。考慮欠週的作為,必然要飽嚐苦頭。不該拿的東西,屬於胡妄的貪求行為,無異於盜賊的行為,也是智者的恥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