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結集(迦葉)
2012-4-21 23:58:08
佛陀去世後,他早年所收的一批弟子也都年近老邁。為了使佛陀教法常存人間,以大迦葉為代表的上座比丘便開始結集名僧,舉行集會,想在會議期間,將佛陀一生的言教背誦編輯起來,以備後世之用。這樣一件意義重大的事件,在開始時遇到了許多問題。問題之一便是什麼樣的比丘才有資格參加這次法會。
據說,佛陀去世的這年夏天,佛教的弟子們便在大迦葉的召集下匯聚到了摩揭陀國王舍城的畢缽羅窟,大迦葉準備選取其中的五百人作為會議的正式代表。在這五百人中,四九九人完全有參加會議的資格,但另一位代表阿難卻遇到了麻煩。
阿難在家時是佛陀的同族兄弟,出家後作了佛陀的侍者,長年跟隨在佛陀的身旁,對佛陀所說的教法自然比別人聽到的還多。按說,他完全有資格參加法會,而且理應成為法會期間背誦佛陀教法的主角。然而,大迦葉等人認定,阿難在個人修養方面是有問題的,其內心仍存有淫慾、忿怒、愚癡,尚未證成阿羅漢果。
五百羅漢已經集合在一起,大迦葉當眾對阿難說:「你出去吧,我們不想與你一起背誦佛法。」
阿難認為自己沒有過失,據理力爭。
大迦葉說:「你既然自認沒有過失,那麼我問你,當初你何以求佛度女人出家,致使佛法壽命減短?這便是你的第一大過。佛陀臨近涅槃時曾說過,得四神足之人可以活一劫或多劫,一切皆隨自己的意願,可當時你聽後卻毫無反應,不求佛陀多活一些時日,致使我們現在群龍無首,這是你的第二大過。佛陀活著時經常責怪、呵護你,這本是為了你好,你卻對佛陀懷恨在心,出言辱罵,這是你的第三大過。你曾經足踏佛陀的金縷衣,不識恭敬,這是你的第四大過。佛陀臨涅槃時向你索水,你卻不給,這是你的第五大過。當時,佛陀對你說,他去世後,教團的一些細微小戒可以省去,你卻不問明白,致使現在出現多種解釋,影響教團的和諧和團結,這是你的第六大過。佛陀去世後,你把他的陰馬之藏(指佛陀的陰部形狀如馬--作者)顯示於人,這是你的第七大過。你又允許女人去哭佛陀,弄髒了佛陀的遺體,這是你的第八大過。最後,此會中諸位羅漢皆已遠離了淫、怒、癡,只有你用功不夠,內懷三垢,卻來此中濫竿充數,這是你的第九大過。有了這麼多錯誤,還敢說自己無過。我看你還是自動退出吧,我們是不會與你一起結集佛法的。」
對於大迦葉提出的上述問題,阿難曾作出解釋,仍不能得到大迦葉等人的理解。心想:世尊佛陀剛去世,立即就沒有人保護我了。想罷,便傷心地起身離去。
據說,當天晚上,有一位名叫披祇支子的比丘前來為阿難解說佛法,使他在一夜之間斷除一切煩惱,修行圓滿,證成了阿羅漢果。於是阿難又有資格回到五百羅漢之中,參加了佛教經典的第一次結集。這次結集,五百羅漢編輯了佛陀所說的經律二藏。由於阿難一生侍奉佛陀,他便成了背誦佛陀言教的主角,集成了佛教的經藏。另一位羅漢阿那律誦出律藏。佛教經典便被系統地整理出來。
這個故事記述了佛教典籍的整理過程中,在大迦葉和阿難之間發生的一場爭執。爭執的表面原因是關於入會資格的問題,實際上兩人可能是在進行一場教團領導權的爭奪戰。
佛陀在世時,佛教的組織比較鬆散,許多德高望重的比丘都有資格獨立傳教,擁有很大的自由權利,可以在佛陀的教團之外建立起新的傳教團體。佛陀活著的時候,由於他本人的聲望權威,佛教自然以佛陀的教團為中心,佛陀自然成了整個佛教社會的最高領導。
佛陀去世後,誰有資格繼佛陀之後統攝整個佛教呢?阿難認為非己莫屬,作為佛陀的侍者,自己最有權繼承佛陀的位置。實際上,他也正是這樣做的。佛陀去世後,他沒有把佛陀去世的消息告訴全體比丘,「密不發喪」,自以為是地主持起佛陀的後事和教團事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