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生光(馬鳴菩薩)
2012-4-21 23:53:11
馬鳴的名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他是印度有名的劇作家、音樂演奏家,又是佛教傳記文學的巨匠、《佛所行贊》的作者,是一位名聲顯赫的佛教僧侶。然而,馬鳴年輕的時候卻是一位婆羅門教學者,智慧超群,才辯絕倫,與人辯論,常如秋風掃落葉,世間罕逢敵手。馬鳴由此自視極高,把人們視作草芥一般,不屑與之為伍。他提出一個論點,認為人乃至萬物都是有我(自在主體)的,開始四處尋找聰明辯達之士論戰交鋒。
當時有一佛教僧侶,名叫富那奢,智慧深遂,見聞廣博,也是一位出名的人物;而其所持的論點正好與馬鳴相反,認為一切皆空,無我無人。馬鳴知道後,立即前去辯論。兩人剛一見面,馬鳴便傲慢地說:「世間一切言論,我都能予以破斥,如擊敗草。如果此話有假,我自願斷舌謝罪。」富那奢說:「佛法建立的是兩重真理,如以世俗真理而論,人們所說的自我都是假名而已;若就勝義真理而言,一切都是空的。請你順此推論下去,你所說的自我到底何在?」馬鳴聽後,心裡開始嘀咕:世俗真理既然是假名,其所說的自我當然不是真正存在;而勝義真理以空為性,自我當然也不存在了。以此推論,富那奢所說的兩重真理不僅否認了自我,實際上連一切可能的存在都否定了。既然這樣,他就沒有建立什麼論題。既無論題,當然也就無法破斥了。馬鳴知道,自己無論如何是不如富那奢了,便欲斷舌謝罪,履行諾言。富那奢對他說:「佛法以慈悲為懷,志在救人,不在傷人。你不必斷舌,就剃髮出家,跟我學習好了。」這樣,馬鳴便在富那奢門下出家修行了。
馬鳴雖然出家了,對自己的失敗仍然梗梗於懷,心中羞愧,常欲自殺了事。富那奢知道馬鳴的心思,便進一步進行感化,堅定其修道的信心,但這次感化卻具有了神奇色彩。富那奢有部佛經放置在一間暗室之中,他命馬鳴前去相取。馬鳴提問:「那麼黑暗的房間,怎麼才能找到經書呢?」富那奢回答:「你儘管去取,到時候自會看到。」馬鳴依言前往,富那奢便以神通之力,遙伸右手到暗室之中,五指放光,照得暗室光明照耀,纖塵畢現。馬鳴只道是眼生幻象,便想盡各種辦法滅此光芒,結果卻更加熾盛了。馬鳴這才知道,暗室生光是富那奢老師神通所為,才知道富那奢不只是傑出的辯士,同時也是個有驚天徹地神通的人。他開始覺得,自己辯論敗於他,根本不是什麼羞恥,而是曠世難逢的好事了。自此之後,馬鳴除去傲慢之心,認真學習佛法,終於成了一位世人景仰的有道高僧。
上則故事講述了馬鳴皈依佛教的緣由,從最初的學術爭論,到後來的「暗室生光」,我們發現,故事本身逐漸具有了神奇色彩,富那奢也從一個善辯的論士變成了神通廣大的人物。這樣的神通超出了人們的理智所能理解的範圍,但對宗教來說,它恰恰是信仰產生的重要依據。無論是基督教、伊斯蘭教,還是佛教,都極力誇大本教的神通,以爭取人們的狂熱信奉。因此,神通總是宗教的重要內容,也是一般信眾最喜歡口耳相傳的內容。所以,一般的宗教傳教故事經常被附加上神通的內容。佛教似乎更為重視神通,認為神通是比丘禪定修習到一定程度自然產生的超人能力,它把這這種能力分成六種,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其能力所及已經超出想像了。
由此看來,富那奢使暗室生光的能力,不過證實了這樣一條真理:宗教信仰需要以神通或神蹟作為自己的主要支柱,宗教離不開神秘。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