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擊犍椎(提婆菩薩)
2012-4-21 23:43:01
犍椎是佛教聲器,即鐘、磬之類。每有法會,擊犍椎以召集眾僧。《釋氏要覽》解釋說:「鐘、磬、石板、木板、木魚、砧槌,有聲能集眾者,皆名犍椎也。」由於犍椎有召集眾僧之用,故在印度佛教史上,一所寺院能否擊犍椎,便是此寺院是否正常活動的重要標誌。
摩揭陀國曾是佛教的中心,佛陀傳教活動基本上是以此國為中心進行的。在此國首都波吒釐子城,據說曾有百餘所佛教寺院,僧徒整肅,學業清高,壟斷了摩揭陀國的文化事業,異教學者皆緘口銷聲,不敢相爭。然而,好事難久,不知從何時開始,摩揭陀國的佛教逐漸衰微起來,有名的僧侶一個接一個死去了,年輕沙門卻成長不起來,佛教在此國的盛況再也無法維持了。
佛教衰落之時,便是異教的興盛之機。他們師徒相傳,競相學藝,終使自己的勢力強大起來。於是,數以千計的異教學者匯集波吒釐子,與那裏的佛教僧侶展開一場大辯論,徹底擊垮了佛教。異教學者取勝後,便以勝利者的姿態發布聲明說:「從今而後,摩揭陀國境內一切佛教寺剎,皆不許擊犍椎集眾。」這樣的事在印度古代是經常發生的,幾乎已形成了制度,所以摩揭陀王便同意了異教學者的聲明,負責對佛教寺院進行檢查監督,不允許他們再擊犍椎。
此事一晃便過去了十二年,摩揭陀國的佛教僧侶在國內站不住腳,便含羞忍辱,紛紛走向異國他鄉。有些人更是歷盡艱辛,走到遠方的南印度。那時,南印度是大乘佛教的天下。在龍樹、提婆師徒的努力之下,大乘佛教已是一片紅紅火火,正值朝氣蓬勃的發展時期。
提婆智慧聰敏,精於論辯,當他聽說了摩揭陀國發生的事後,便向老師龍樹請戰說:「老師您聽說摩揭陀國的事了嗎?那裏的佛教僧眾受外道所困,不擊犍椎,已有十二年之久了。為了我教的大業,我想單身北上,摧破邪教之重山,重燃佛法之明炬,老師以為可行嗎?」龍樹回答說:「此事我也聽說了。波吒釐子的外道都是博學多識之士,你恐怕不是他們的對手,還是讓我去吧。」
提婆一聽,急忙又道:「殺雞焉用宰牛刀。對付波吒釐子的外道,由弟子去就足夠了,老師何必親自前往呢?如果您信不過我,我們可以事先演習一番,您扮外道立義,我來隨文破斥。我與外道誰優誰劣,一下子就可以判明了。」
龍樹一聽此計可行,便扮作外道與提婆辯論起來。這場演戲一般的辯論一直進行了七天,龍樹失敗,他感嘆地說道:「外道的教理真是不行啊!就算我不是假扮的,而是真外道,我也無法贏你。你這就去吧,取勝是必然的了。」
提婆於是受命北上,一路向摩揭陀國迤邐而來。
提婆素有善辯之名,波吒釐子城的外道聽說提婆要來,個個驚慌失色,立即召集到一起,商量對付提婆的辦法。他們知道,如果辯論起來,自己這方是沒有勝機的。所以、最好的辦法便是躲開他,不與他辯論。但臨陣脫逃也不是辦法,自己一方會因此蒙受恥辱。怎麼辦呢?他們終於商量出一條巧計來,那就是通過國王的幹預,不讓提婆進入波吒釐子。這樣,他們不但可以避開提婆不見,也用不著臨陣脫逃了。眾外道齊呼「妙計」,立即求見摩揭陀王說:「大王您曾下令不許沙門擊犍椎集眾,現在應更下一道命,不許鄰國僧人入此城中。因為,如果鄰國僧人進入此城,恐怕會和這裏的僧人互相勾結,破壞原來的禁令。」摩揭陀王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傳令守門將士嚴加把守,不許鄰國僧人隨便出入。
再說提婆一路辛苦,終於來到了波吒釐子城下,卻被守門將士攔住,不許入城。提婆問明所以,便到無人之處換了衣服,脫下袈裟,穿上草披衣,順利混入波吒釐子城中。進城之後,提婆來到一座佛教寺院,在犍椎臺上休息了一宿。
第二天一早,擊犍椎的時刻已到,提婆便起身高站臺上,奮力敲起犍椎來。「當」、「當」、「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